1942年,刘少奇(前排左二)过“苏鲁交通线”到达朱范村,与罗荣桓(前排右一)、黎玉(前排左一)、肖华(前排右二)等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主要负责人合影
白石岭交通站原址
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原局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原馆长罗雄诗书碑
刘源上将题字碑
鲁庄村站长李清云绘制的苏鲁交通线图
苏鲁交通线革命历史陈列展
苏鲁交通线旧址:白石岭交通站
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双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北依白玉山,南邻陇海铁路,西眺马陵山。是苏鲁交通线入鲁第一站,江苏最早的民间公共图书馆、全国唯一的邓演达烈士文献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党的秘密交通站。白石岭交通站原址,即今樊氏图书馆,源于1906年的樊家书屋。1927年,在武汉学习的中共党员顾浚泉将一批进步书籍传至书屋,1928年秋中共东海特支在此设立秘密交通站。1929年4月,中共白塔区委“谷雨会议”在此召开。“六一大逮捕”前夕,白塔区委文件和邓演达著作存于此。1930年秋“牛山暴动”前在此开会,1933年睢宁县委组织部部长武梦龄来此寻求掩护,1934年春周晓江、郇华民,刘锡九等人组织读书会在此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苏鲁秘密交通线,纵跨陇海铁路,穿越江苏东海和山东海陵两县(以陇海铁路为界,北属山东、南为江苏)。这条交通线“是华中局通向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通信送报告的第一个交通要道,是新四军与八路军两大军联络的军事要道,是党中央派来华中干部与送来华中文件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中共七大代表奔赴延安的主要通道之一。1941年夏,山东海陵县委在敌占区樊家书屋设立“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这里成为入鲁第一站。
1941年秋
樊家书屋负责人樊家乐、刘庭兰参与救治抗日负伤的57军独立旅官兵,与“抗日铁匠”李洪玉、刘传钵、鲁新学等人护送刘少奇、罗荣桓等过往干部。参与破坏日伪铁路、营救敌工人员。1942年6月,刘少奇从山东专门写信给潼宿海中心县委书记章维仁,表扬苏鲁交通线上的工作做得好,并要求中心县委继续加强这一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据当时的中共陇南区委书记周朝瓛回忆:“从1939年到1942年秋为止,凡是从延安到华中的或从华中到延安的干部,都是从这条线通过的。1942年春刘少奇同志(那时化名胡服)去延安,也是经过这条交通线,并由我亲自送过路北。……护送过的人员又何止千万!”
1948年11月7日
东海全境解放,书屋完成交通站使命。1996年4月,恢复开放。1998年5月,更名为樊氏图书馆。2015年在交通站原址兴建的樊氏图书馆竣工。2016年2月,增挂邓演达文献馆牌(农工党连云港市委、惠州邓演达纪念园管理处、广东邓演达研究会授牌),邓演达烈士之妹邓仪端题写馆名。门前有“刘源题字罗雄诗书碑”、“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标识碑”各一通。铭文如下:“樊氏图书馆位于江苏东海白石岭,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的樊家书屋,是全国首个邓演达烈士和农工党历史文献专题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方组织在此设立秘密交通站,有农工党活动,藏有邓演达著作。抗日战争时期,是‘苏鲁交通线’入鲁第一站。1996年4月恢复开放。1998年5月改今名。2016年2月挂‘邓演达文献馆’牌,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书香之家’匾。2020年4月10日,经农工党中央批准,列为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
2019年12月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原馆长、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原局长罗雄实地考察后,写下《五律·参观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暨樊家书屋》一首:“苏鲁交通线,樊家着意浓。置书还带电,卧虎又藏龙。捷报华中染,旌旗陕北红。连云开驿馆,海啸尽来东。”白石岭交通站红色文化是“大革命”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在党的影响和领导下,公益书屋成为党的秘密活动点,为党的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爱国革命 奉献”精神赓续。
樊氏图书馆(邓演达文献馆)获市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一等奖,省“农工之家”、首批“新时代江苏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全国“书香之家”、农工党中央党史教育基地等命名授牌2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