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欧洲文化之旅与夫人合影于塞纳河河畔
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文化自信,指出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回首80多年的心路里程,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文化自信志不衰。
六十年代,因受益中华医道,我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好感,开始阅读些文化类书刊,积累了一定传统文化知识。退休后,有机会参与中华文化及康养保健活动,认识到中华文化对于人类身心健康和“治未病”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面对当时的“气功潮”,理智应对,不受误导,并通过体验和采访,为报刊撰写百余篇文稿。《潜科学》杂志是一本学术期刊,1995年聘我任执行主编后,调整版面,坚持“科学无顶峰、科学无偶像、科学无禁区”及“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信念,站在“复兴中华文明,促进科技巨变”的高度,把“开拓、自由、民主、向上、竞争”作为办刊信条,杂志面貌焕然一新。
全国以孝治家示范村河南虞城杨善庙村委会杨主任为作者颁发“荣誉村民证书”
2005年,我加盟到以“弘扬中华文化,参与国际交流,讴歌爱国情怀,铸造民族魂魄”为宗旨的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主抓养生文化普及与交流。16年来,通过举办中华养生大课堂,健康科普讲座,养生论坛和学术交流,深深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为自己“退而未休”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几十年来,为学日益,心态平和,身心维持在良好状态,除一次发烧住院,基本上保持着“自助康养”和“自然疗愈”,既规避了化学药物危害,也为国家节省了医药费用。
期间,我还通过参加“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为振兴中医药发声建言、纪念钱学森人体科学以及捐书助学“老少边穷”中小学校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文化自觉。
旅游活动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载体。饱览名胜、重温历史,可汲取无形的能量;登山涉水、品尝美食,既陶冶情操,又体验到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增强对祖国美丽山川和道德人文的崇敬与热爱。特别是通过瞻仰革命圣地、红色遗址以及寻访先贤故里、聖哲庙堂、宗教文化庆典等,多重奏地萃取优秀文化基因,大大激发起了家国情怀和生命崇高之感。
2009年,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组织“欧洲文化之旅”,我把重头戏安排在参观文艺复兴和寻觅革命导师活动遗迹上。当我踱步于布鲁塞尔金色广场,脚踏《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地,联想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世界受压迫人民带来的福音;赴俄旅游时,漫步于红场,思考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心潮澎湃,感系万千。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沿着独具特色的革命道路开拓奋斗,领导人民取得了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如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更展现出“风光这边独好”的前景。旅游归来,集中大家的诗书画影编成画书,还赠送给了首都图书馆。时任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名誉副会长王军先生还为《欧洲文化之旅》一书撰写了“喝彩”的序言。
作者在非洲受到摩洛哥国家德拉大区领导的热情接待
在“一带一路”民间外交活动中,拓展文化自信。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众多沿线国和国际友人的响应与支持,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正在形成。纵然有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肆虐,依然表现出顽强生命力。
为推进以健康为抓手、“中医文化”为依托的交流互访,2018年,我80岁时,曾两度与夫人共赴非洲出席“摩中友好论坛”和“中非论坛”。峰会上,凤凰卫视主持人把我写的四句感言“万家燈火映大地,一带一路传友谊,合作共商谋福祉,构建命运共同体”用手机拍了下来。她说,您可能是本次论坛最为年长者了,一定要把祝福的话传给峰会筹备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