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英烈南昌寻访
每年的2月13日和5月9日,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都会亲自出席在北京朝阳公园金台艺术馆举办的纪念俄罗斯“同胞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文化活动,向伫立在馆园草坪上的“苏联飞鹰”雕像致敬。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杰尼索夫特命全权大使、武官利皮林将军、北京金台艺术馆主任陈若华女士向“苏联飞鹰”雕像献花致敬
二战时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那是一段风云激荡的战火岁月,苏联勇士们的英雄事迹极富传奇色彩,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艰苦时期,主要是苏联飞行员和苏制战机帮助中国撑起了华中天空的保护伞。在武汉、南昌的多次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英勇作战,大批苏军将士为中国人民血洒长空。
艺术馆外松柏环绕的草坪上,静静肃立着昂首仰望天空的苏联空军勇士雕像。这座由中国政协常委、著名造型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先生应邀创作的《苏联飞鹰》作品,在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二战战略情报专家、苏联卫国战争功勋英雄阎宝航的后人、原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先生与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杰尼索夫大使共同揭幕,庄严落成。
雕像表现的是一名正戴上手套、随时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生命为正义而战的苏军空军援华飞行勇士。坚定的眼神、俊朗的面孔、强健挺拔的身姿,英勇无畏的气质,彰显着必胜的信念与力量,象征着中、俄两国人民为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和平事业浴血奋战的国际英雄主义精神和结下的深厚友谊。
南昌,是中国“八一”武装起义的英雄城市,也是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心脏。在那里,中苏空军将士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殊死的并肩战斗。
罗解难父亲黄霖同志光荣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共南昌首任市委书记,后任江西省副省长。自幼生活在南昌的罗解难知道,对于南昌上空发生过的战斗历史,大多数南昌人并不很了解,整个南昌市也找不到一处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牺牲烈士的纪念设施。
2015年5月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时指出,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俄罗斯人民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宝贵的政治和道义支持,支援了大批物资、装备,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永远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俄罗斯军民。中俄人民愿以自己的决心和全部努力,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与人民一起反对任何否认、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的企图与行为。当年,我们患难与共,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今天,中俄两国人民更将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继续为巩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右起)杰尼索夫大使、利皮林将军、李立三女儿李英男、罗解难、“不朽军团”中国区协调人叶连娜·季莫菲耶娃在沟通南昌苏空援华志愿队英烈的纪念工作
不少原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成员和英烈的后人来到南昌,寻访先辈抗战旧址和牺牲的地点,大多找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连一处祭拜先烈的墓碑、纪念碑或雕塑也都看不见。
手捧着英烈们的照片或英烈们留下的遗物,他们只能仰望先辈们浴血奋战过的南昌郎朗的天空,望天兴叹!他们只能俯视先辈们生活战斗过的南昌滚滚的江河,泣血祭拜!
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绝不应该忘记苏联军民为中国人民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
南昌的那段悲壮英勇的抗战历史,为什么会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呢?
推动“武汉上空的鹰”展览走进南昌
为进一步引起江西省及南昌市政府部门、抗战史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的对中苏空军南昌英勇空战历史的关注,经过罗解难的推动和协调,2019年4月,大型展览“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走进了享誉世界的英雄城市——南昌。
展览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举行,为期将近一个月。
展览在当地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后人胡德华夫妇等也慕名前来参观展览。
“中华魂—‘苏联飞鹰’寻访团”团长罗解难向胡德华同志汇报了“武汉上空的鹰”展览的举办情况及苏联飞鹰寻访团在南昌市的寻访计划。
战鹰振翼击敌寇,壮士碧血洒长空。
1938年的武汉空战,是中国抗战历史上最著名的的空中战役之一,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旗帜下留念
侵华日军对武汉地区进行大规模空袭,中国空军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支持和协同作战下,在武汉上空与日寇生死鏖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壮歌。
大厅展示了很多珍贵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和珍贵文物,大家细心地听着解说员讲述一个个英勇的战斗故事,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人们仿佛身临其境走入了那个刀光剑影、血火交织的悲壮场景,感受到了中苏空军英雄们气壮山河的豪迈斗志。
1938年武汉空战大捷之后,中共武汉机关报《新华日报》专门刊发了《庆祝空军胜利》的短评:“前日敌机侵袭武汉,我国空军,奋勇迎战,把敌机打落11架,这不仅是武汉防空的一大胜利,同时也是中国整个军事上的一个伟大胜利。这个事实表明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勇气和牺牲决心,也是以劣势的军事技术战胜敌人优势武力的信号。”(当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苏联空军志愿队秘密援华抗战,媒体对他们的宣传颇为低调。)
激战升空的伊-16、伊-15(右)战斗机群
武汉三镇举行盛大祝捷及追悼烈士公祭大会,蒋介石主祭。孔祥熙、于右任、冯玉祥及中共中央和八路军代表王明、周恩来、叶剑英等出席致祭。会后二万余群众执绋送葬,举行盛大游行,“庆祝空捷,追悼国殇。”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在挽联上写道:
武汉踞天下之中 歼敌太空 百万军民仰战绩 滂沱挥同胞之泪 丧我良士 九霄风雨招英魂
中共中央委员会以及第十八集团军代表周恩来、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叶剑英、罗炳辉等人也送挽联:
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武汉万众游行,庆祝空战大捷
祭奠会场摆放着中共领袖毛泽东及第十八集团军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等领导送来的花圈。《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共代表题为《向空中英雄致敬》的贺信。一时间群情激昂,全国民众争相传议,“气氛相当热烈”。
在苏联援华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事迹展板前,胡德华停住脚步说,我们这代人对库里申科还是比较熟悉的,在读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课本里就有介绍库里申科烈士的文章,我们从小就敬佩他。
早在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就在解放公园修建了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和纪念碑,15位苏军烈士长眠在了那里。
1956年建成的武汉市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2015年9月3日,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之前,中俄两国共同决定,将新发现的在武汉牺牲的14位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名单增刻到墓碑上。29位烈士平均年龄27岁,最大的33岁,最小的年仅24岁。
武汉苏空英烈墓前壁原刻有15位,后增刻14位英名
“武汉上空的鹰”,是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16年3月推出的原创展览,一经推出,人流攒动,好评如潮。
该展在武汉开幕时,俄驻华大使馆高级参赞马克西姆、中俄友好协会理事李多力、苏空志愿队亲属代表团叶普盖尼(牺牲在南昌空战的飞鹰烈士康斯坦丁之子,俄中友协副主席)等代表出席了仪式。
马特维耶夫的飞行服,崔可夫、马特维耶夫、斯柯尔尼亚科夫的苏联红旗勋章
苏空志愿队亲属代表团专程赴展,向辛亥革命博物馆捐赠了26件(套)苏空志愿队实物,包括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苏联红旗勋章,尼古拉•比特洛维奇•马特维耶夫的飞行服,志愿队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等,填补了苏空志愿队武汉空战英烈遗物的空白。
苏联空军志愿队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
该展荣获了2016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并赴俄展出。2018年,辛亥革命博物馆将该展览作为常设展,长期展出,并逐步推出全国巡展。
(上)援华志愿队领队 日加列夫(后授衔元帅)
南昌上空的激战,丝毫不亚于武汉空战之规模、之惨烈、之悲壮。
“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第四部分“南昌空中保卫战”专题,介绍了驻南昌的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在南昌发生的49次激烈空战和出击南京、上海、杭州、台北等日军机场及轰炸长江日舰等战斗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据记载,共击落日机41架,击伤24架,炸毁126架,炸沉敌主力舰1艘,大型巡洋舰1艘及中小型军舰20余艘,炸伤6艘,俘敌飞行员小笠原胜义等13名,击毙47人,其中包括击毙号称敌海军航空驱逐队“四大天王”的潮田良平、南乡茂章。
南昌空中保卫战和武汉空战都是苏联空军援华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初期,南昌作为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也是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战斗的主阵地。
我们这次寻访,带了一张在南昌上空牺牲的苏联飞鹰英雄——季莫费耶维奇·康斯坦丁·奥巴索夫(1908-1938)的遗照。在展览中,我们找到了相关情况介绍。他是一位空军上尉,歼击机飞行员,毕业于红军军事学校和飞行员学院。1938年4月抵达中国,参加过武汉“四二九”空战和“五三一”空战,并飞到过广州、澳门作战。在1938年7月7日的空战中牺牲,被追授红星勋章。
这是烈士康斯坦丁1937年10月奔赴中国战场之前与妻子和儿子留下的最后一张全家福。展示康斯坦丁烈士照片的是他的儿子叶普盖尼,现任俄中友协副主席、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会主席。
展览详细介绍了湖北武汉对纪念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抗战英烈的高度重视和纪念设施的建设情况。
展览中,我们找不到江西南昌关于开展纪念苏空志愿队空战英烈的情况介绍。
“长空激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奋勇搏杀,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勇士。在历时三年多的空战中,共有214名志愿队勇士最终把自己的青春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为了缅怀和纪念在中国牺牲的烈士,武汉、南京、兰州、万州等地修建了苏联空军志愿队的纪念设施。年年月月,有不败的鲜花为先烈祭奠。”
上面隆重兴建苏联飞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中国城市名列中,赫然缺失了享誉世界的英雄城市——南昌。
胡德华也问起此事。罗解难介绍,根据俄档案部门提供的名单,1937年至1938年,有28位苏联飞行员牺牲在南昌,年长的不过38岁,最年轻的年仅22岁。
激战中的苏联飞鹰将士
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他们抛家离国,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已80多年。有关他们的记载并不多,安葬地点也始终是个谜,至今连一个纪念设施和场所也没有。通过寻访,相信会有一些眉目,争取找到当年安葬苏军英烈的位置,为日后有关方面的核实确认打下基础。
胡德华对寻访团的工作给予热情鼓励,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发掘出更多的珍贵史料,生动教育和鼓舞世人及后代。
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旗帜
“苏联飞鹰寻访团”寻访南昌空战遗址,是为了更好地纪念那些为了中国人民、为了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的英雄们。中国人民永远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俄罗斯军民,世代珍惜中俄人民的伟大友谊。
纪念和宣传南昌苏军援华抗战英烈,不是走形式,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着眼于不断加深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战斗情谊,推动两国人民共同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左):罗传学、左文利、杨建国、欧阳惠琳、徐晓平、李超、陈海宁、陈海风、胡山、罗解难、胡德华、周惠珍、危春勇、涂序晖等
胡德华深表赞同,并衷心祝愿此次南昌的寻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中俄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胡德华与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议人胡山
寻访战场旧址,寻访英烈遗迹
(一)史志档案座谈会
4月11日上午,苏联飞鹰寻访团与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及南昌市史志办的同志一起,同苏联援华抗战英烈墓碑的目击证人杨根海与万顷浪进行了交流座谈。
之前,罗解难2018年奔赴江苏南京,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找到了突破性的重要信息——苏联空军志愿队卢八丁烈士安葬在南昌市乌石桥烈士公墓!
南昌人士彭大齐受罗解难委托,全力寻找南昌苏联飞鹰英烈的相关信息。彭大齐的朋友刘浩平推荐了杨根海与万顷浪两位重要目击者。
据杨根海介绍,在南昌市新建区官山地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们七八岁时,经常去离住地不远的半山坡公墓附近玩耍。他们看到一些墓碑上写有“苏联援华空军烈士×××之墓”的字样。他们对此印象很深,因为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全国上下都在批判“苏修帝国主义”。
当时,他们指着这些墓碑,非常疑惑不解:“怎么居然还有‘苏修帝国主义’在这里!”
南昌市史志办邓国华处长在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周慧副主任和市史志办谢晓亮主任的指示下,利用几天的时间,认真查找《南昌市志》(1985年编纂)、《南昌市民政志》(1990年编撰)、《南昌市防空志》(2001年编撰)、《南昌市青云谱区志》、《南昌外事侨务志》、《新建县志》(1991年编撰出版),等等,并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据此初步判断:
新建县乌石桥公墓,就是乌石桥烈士公墓,也即长头堎公墓。理由是——
(1)乌石桥、长头堎距离不远,不可能设两个公墓。 (2)长头堎公墓一直有人看管。如果是普通公墓的话,不会有人看管。说明很重要的人物,才葬在这里。到1949年,才1000余棺。 (3)有人曾提议在烈士墓附近设置公墓,也就是说本地公墓就是烈士墓。
坐者右起:杨根海、左文利、罗解难、周慧、谢晓亮、胡山。站者右起:刘浩平、陈海风、邓国华、涂序晖、危春勇、涂俊彦、彭大齐、万顷浪、陈海宁
座谈会各方还进一步讨论了下一步需要重点寻访核实的关键之处。
(内容详见《座谈会会议纪要》)
(二)乌石桥公墓遗址探寻
下午,目击者杨根海和万顷浪带着我们步行穿过南昌市长征西路,走向当年的官山公墓地带。
座谈会上提到的负责看管公墓的邹氏家族,在繁华的新建区街道上还留有着清晰的印记——“邹家二路”。
在长征西路181号的门口向里步行180米左右,我们来到光华路28弄28号昊达首府小区1号楼门前的一片绿地处。
目击证人杨根海和万顷浪清晰地辨认指出,当年看到“苏联志愿兵×××之墓”的地点就在这里。
后排左起:杨根海、胡山、罗解难、彭大齐、危春勇、涂序晖、左文利。前排左起:陈海宁、万顷浪
我们非常激动,展开旗帜,一起在当年苏联空军志愿队英烈墓碑之地留下合影。
我们随后驱车来到不远处的一座大桥。
这里就是地方史志文献中反复提到的“乌石桥公墓”之“乌石桥”。当年的小桥,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跨河大桥。
临桥左侧,是景色秀美的“礼步湖”。我们顺着形状狭长的湖水绕行了一周。湖的中央,还有一个不小的湖心岛。
很多人在岛上休闲散步、读书和锻炼。
岛上有一片面积不小的草坪。我们感觉,如果日后能在此处,竖起一座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的南昌烈士纪念碑或纪念雕塑,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供研究的较为理想的选址方案。
我们一行在湖心这片较为开阔的地带,将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在南昌牺牲的烈士像放在树上,大家默默肃立,向英雄亡灵鞠躬默哀,寄托哀思。
(三)走访青云谱区及洪都航空集团
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曾长期驻扎南昌(青云谱机场)。
次日上午,寻访团一行来到了青云谱区规划局,了解青云谱区洪都工业区改造和新的城市规划情况,介绍了苏联空军志愿队在南昌青云谱机场抗战的事迹,希望他们能够在规划新区时,保留一些当年空战的重要建筑和遗址,并考虑为修建苏空志愿队烈士纪念设施留出适当规划空间。
我们随后拜访了南昌市青云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事务局的党组成员腾作林等同志认真听取了苏空援华志愿队南昌抗战历史和牺牲情况介绍。我们表示,希望事务局能够尽其所能,帮助寻找苏空志愿队的遗骸和文物文献,为推动在青云谱区建设纪念苏联飞鹰的设施提供支持。腾作林同志表示,苏空援华志愿队在南昌空战的事迹非常感人。他们会向有关领导汇报,积极配合,为弘扬和传承中俄抗战时期的血火情谊贡献力量。
寻访团来到青云谱区抗战时期的空军机场旧址——航空工业洪都集团参观访问。
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吴丽华、李波、陈瑶等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寻访团。
这里是军事禁区,不允许拍照。我们随她们在集团园区内进行走访、参观。这里还留有一段二战时期的军用飞机跑道。
战时,这里曾是一家飞机制造厂,由意大利技术支持,至今还保留有意大利专家设计的装配车间。洪都工业集团要迁往新区,据介绍,在新区,这个特殊形状的飞机装配车间将会按1:1比例原样复建。
吴丽华部长认真听了我们寻访的目的,对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的英勇牺牲精神深感敬仰,希望能共同宣传和弘扬这种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不断推进中俄人民世代友好交往发挥积极作用。
(四)江西师大空军设施文物
下午,我们来到保留有很多抗战时空军设施的江西师范大学校园。
飞机棚厂(大礼堂):前“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又称“中意飞机制造厂”)的机身焊接厂房兼飞机库,1935年由意大利菲亚特(Fiat)、卡坡尼亚(Cap roni)、布瑞达(Breda)和萨伏亚(Snvoin)四家航空公司垫资修建(以下两大建筑亦同),因英语“Hangar”一词音译,时人又称之为“格纳库”。东西长80米, 南北宽26米,占地面积2486平方米,6櫺钢筋混凝土空腹梁等开间横跨南北,每櫺横梁都有13个圆洞,以减轻自重。最大圆洞居中,直径1.2米,并有长方形水泥柱直立支撑,最小圆洞直径0.98米。横梁上再铺设水泥平顶,上置16个透光玻璃天窗。故棚厂内空宽阔而无需立柱支撑,以便飞机建造和进出。这种单层钢筋混凝土空腹梁结构在当时堪称先进。
1950年南昌大学迁入老飞机场(即今青山湖校区一带)后,这里改建为礼堂,成为师生开会和举行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故曾长时间被称为“大礼堂”。建筑东部于2000年辟为校工会办公地点和教师活动场所,外墙加装6根罗马柱,以仿大理石装饰。2010年10月整栋建筑恢复原色,并申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机修理厂(老美楼):前“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的维修车间,建于1935年。建筑为正方形,长宽均为30米,占地面积约1062平方米,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50年南昌大学迁入后渐作改造利用,一楼曾为学生食堂,二、三楼为学生宿舍,继而用作美术系教室,故曾长期被称为“老美术楼”或“老美楼”。楼现高11米,平顶,上加2个斜坡透光玻璃的天窗,有立柱4根,柱、墙之间有横梁相连,起加固作用。楼内四周亦加建为三层,但中空面积仍有345平方米,直至屋顶,采光良好。现驻有校离退休处、老年科协等单位。2000年曾经装修,外墙以仿大理石装饰。2010年10月恢复原色,与指挥塔楼、飞机棚厂等保持一致风格,申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指挥塔楼:1935年始建,1937年春竣工。为“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指挥塔兼办公大楼。东西长22米,南北宽14米,楼高17.6米,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为五层砖混结构,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地上每层有房间12间。平顶,以放置测风设备,放飞测候气球之用。原东立面南部有一正门,每层南立面东部各有一个圆窗。抗战期间,曾屡遭日机轰炸,一枚重磅炸弹洞穿平顶东北翼直达地下室爆炸,而塔基未损。
激战间隙中的苏联援华飞鹰将士们
1950年3月国立南昌大学迁入后,此楼遂为校行政办公大楼。平项铁钟定时敲响,规范师生作息时间。故曾作为标志性建筑,收入1983年版江西师大校微图案。1996年办公楼向西扩建,以红色瓷板覆盖外墙,复通称“红楼”。又因“国立中正大学校友会”在楼内办公,曾命名“校友楼”。该楼是近代中国航空工业史、民国工业建筑史以及江西地方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2010年 8月办公楼整体按原貌修整,申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知寻访团来校,原校长傅修延和夫人吴易化和寻访团一起相聚。我们知道,江西师大内的这些民国时期的抗战空军军用实施,是傅校长在任期间花费大量心血才申报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傅校长向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与这些重要文物相关的一些珍闻,晚上还邀请了学校的老同事徐新南教授和全球艺术家联盟主席、著名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姚继成先生一起就抗战与和平主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左起:胡山、傅修延、罗解难、吴易化、姚继成、徐新南、陈海宁
大家认为苏联飞鹰的寻访活动意义重要,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傅校长专门与省里有关部门通了电话,介绍了寻访活动情况。大家表示,愿意共同为推动苏联飞鹰烈士的纪念奔走出力。
(五)洪都航空公司(机场旧址)
4月14日上午,寻访团乘车来到洪都航空公司(机场旧址)寻访,原洪都集团工会主席兼洪都杂志编辑部主任张良金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老机场历史。
南昌青云谱机场当年是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中国空军在备战期间的整训,就是在青云谱机场进行的。
被日军部队占领的南昌三家店飞机场
1936年4月,中国航空委员会在南昌创办航空机械学校,旋即又在南昌成立空军教导总队,南昌成为拥有培养地勤和空勤人员能力的重要城市。卢沟桥事变发生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大都集中在南昌。
抗战初期,日本航空队就将南昌作为空袭的重点。从南京撤至南昌的苏联志愿航空队,包括科兹洛夫率领的轰炸机大队和布拉格维申斯基率领的战斗机大队。中、苏飞行员密切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1938年2月中旬,苏联援华第二批40架战斗机又进驻南昌。当时,在南昌机场的飞机有近百架之多。
张良金老师讲述,1938年7月18日,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派6架战斗机、14架轰炸机、5架攻击机又犯南昌。在洪都上空,中、苏飞行员奋勇迎敌,击落敌机4架。此役,日本海军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战斗机飞行队长南乡茂章被击毙。
整装待发的战斗机群
一些当时现场目击的中国军民事后回忆,在激战当中,苏联飞行员非常勇猛,敢打敢拼,常常是以一对二,决不退缩。有的还看见苏联战斗机在被击伤冒出阵阵浓烟之后,并未跳伞逃生,反倒驾机直奔敌机而去,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令中国军民赞叹不已。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飞机常从这里起飞去轰炸侵华日军军事目标。南昌沦陷之前,日本空军轮番攻击、轰炸,南昌成了交战的前线。1938年后,苏联援华飞机和志愿人员便撤退回国了。
张良金老师感慨道,中苏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洪都就是苏联援华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苏联飞鹰寻访工作非常有意义!
(六)苏联飞机坠毁及飞行员牺牲地点
告别老工会主席,我们一行人赶往南昌县八一乡甫下自然村灌山戴家。
在热心志愿者八一乡小学杨建国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寻找到了对日空战被击落的一架苏联飞机坠毁在当地的遗址。
当时的目击证人叫涂序生,现已去世。
早年涂序生(坐者)在拍摄纪录片《从昌南出发》(2016年完成,现珍存于南昌县委统战部)时的留影
杨建国介绍,当初向他推荐涂序生的,是原来甫下小学教书的同事涂生水老师。
已故老人涂序生之子涂国水的夫人带我们指认了现场。
这里是当年飞机坠落后的残骸遗址。
十几米之外的这里,是当年飞行员牺牲后遗体被发现的位置。
该女士介绍,据父亲和老一辈村民讲述,那一年是1938年,掉下了的飞行员是一位外国人,肯定不是日本人,因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外貌长相是完全一样的。
空战前伊-16型战斗机苏联志愿队飞行员在作战前交代
经过长时间的寻访,终于找到了这么具体的空战遗址。大家兴奋异常,也不禁悲从中来,热泪盈眶。
让我们所有人感动得无以言表的是,淳朴的乡亲们竟然用大面积的铁皮板子一直严密封存、保护着烈士牺牲的现场!整整八十一年了,居然还有这样的抗战遗址现场被百姓们如此精心的保护着,等待着,等待着……
凯旋归来的苏联飞鹰将士
苏联飞鹰勇士们,我们来了,终于找到你们了!为了中国人民,你们不远万里,抛家舍业,隐姓埋名,牺牲得这样英勇,这样壮烈!
安息吧,伟大的苏联飞鹰英烈们!青山为你们肃穆,江河为你们噙泪,岁月为你们讴歌,苍天为你们祈祷。
中国的天空,永远铭记你们!
历史的天空,永远铭记你们!
我们在现场拍摄并为死难苏联援华英雄烈士献花默哀,祈祷英灵安息。
临别之际,我们看到一张张朴实无华的村民的面容,感到无比亲切。我们感恩他们为苏空志愿队烈士们完好保护了长达八十一年的牺牲现场。这里是中苏(俄)人民为了和平并肩作战的历史见证,他们是为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中俄两国军民、世界各国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会铭记和感恩他们的功绩。
.jpg
苏伊-16战斗机前的志愿队机械师和飞行员
据杨建国的朋友刘万蒂先生讲述,父亲刘炳银参加过南昌抗战,南昌空战时为国军空军地勤兵。日军首次轰炸南昌就是刘炳银在瞭望台第一个拉响防空警报的。由于南昌人没有防空知识,加上南昌多数建筑物是木质房屋,日军轰炸引起大火,损失惨重。有些居民躲在自家地下室里,大火熄灭后,刘炳银扒开洞口,一家十几口齐刷刷一动不动,父亲用手抓住一妇女头发想把他拉起来,结果把头皮也拔出来了,就一个秃瓜,一个个都“熟”透了。
后来,刘炳银由瞭望兵直接转为地勤兵和通讯兵,在南昌八一礼堂原国军空军基地和江西师大礼堂原国军空军基地工作,苏俄与国军指挥部在皇殿侧,刘炳银要把报表和电报从皇殿侧指挥部送往八一礼堂空军基地和师大空军基地,结识许多苏俄援华空军驾驶员,亲眼目睹苏俄空军在南昌上空与日军空军鏖战的英勇事迹,有的苏俄空军被击落掉在南昌原柴油机厂旷野上,刘炳银亲自援救,目睹苏俄空军战士被大火烤的全身冒油,英勇牺牲。
(七)南昌县谢埠空战旧址
我们又来到南昌八一乡谢埠海湾农场。
杨建国老师向我们讲述,1938年,这片土地的上空,中苏两国空军与日军数十架战斗机生死搏杀,异常惨烈,直杀得山河失色,日月无光。
农场内陈列了很多苏联空军援华以及后人来华寻访的照片,都是杨建国长期收集、整理的,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永远记住那段英雄的历史,永远缅怀为中国人民血洒南昌上空的苏联飞鹰英雄们。
《空军抗日戰史》记载:“1938年7月4日,空军志愿队驾驶E-16,E-15驱逐机于下午十四点十分至二十五分之间与日机发生激烈空战,在谢堡(南昌东南五公里)墜毁。损伤E-16驱逐机4架,E-15驱逐机3架,飞航员死四人,日机被我击落7架。”
杨建国老师介绍,日本第2联合航空队指挥官,于7月4日派出相生高秀大尉,率领96舰战23架掩护,马野少佐指挥的96陆攻26架,于下午2时自鄱阳湖东岸进入南昌市区,我早已获取情报,提前派出第3大队6架伊-15、第4大队张伟华,率7架伊-15及5架伊-16和苏联志愿队28架伊-16共计46架战斗机埋伏,在鄱阳湖上空激战。当天的战斗牺牲7位中苏飞行员,即除了阿帕索夫、康斯但丁、季莫弗耶维奇上尉等苏军志愿队员外,还牺牲了3位中国人。(康斯坦丁坠湖三天之后,才被打捞上来,故一些史料记载其牺牲的时间为7月7日。)
2015年5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18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其中有阿巴索夫·叶普盖尼·康斯坦丁洛维奇(习主席右手边站立)和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崔可夫。而前者的父亲康斯坦丁烈士正是牺牲在南昌。
关于康斯坦丁的牺牲,他的同队战友在回忆录中有详细的记录。1938年7月7日的战斗中,康斯坦丁沿赣江直至鄱阳湖追逐着敌机,在战机受损后跳伞不幸被击中身亡,后坠入鄱阳湖,他的尸体三天后才被当地的渔民发现。
2013年是阿巴索夫第6次到访中国,这一次他终于来到了父亲牺牲的城市南昌,选择下榻在父亲当年的住地“励志社”。他说,旧址结构现今依然完好,如今是滨江宾馆(一号楼)。在那里住了几晚,他“感觉离父亲更近了”。
寻访苏联飞鹰勇士们居住过的南昌滨江宾馆一号楼
“我终于去到了父亲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看到了战士们曾经居住的房间。”阿巴索夫现在还剩下一个心愿:想要找到那位曾经找到他父亲遗体的渔民后代,向他(她)深深的鞠躬道谢。
南昌县委组织部傅瑛副部长,带病坚持赶过来,与县统战部的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同寻访团的成员们在农场会议室进行座谈和交流。
傅瑛副部长高度赞扬了寻访活动宗旨,表示将向县有关领导汇报并促请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给予帮助支持,为今后很有可能在当地修建烈士纪念墓/碑做好准备,早日让在南昌空战中牺牲的苏空志愿队的英灵有个理想的安息之地,让英烈后人和中俄军民有个祭拜英雄、告慰英雄的圣地。
(八)国防教育特色之南昌理工学院
寻访团走访了著名的南昌理工学院。
该院是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投资举办的民办学府。1999年创建,2005年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16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
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专家认为: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精神,力图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百年名校。
学院理事长、荣誉校长邱小林教授为江西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审专家,1987年成功创建著名的南昌航天科技集团。
邱小林理事长(右五)、张子光副理事长(右一)与校党政办丁良喜主任(左一)与寻访团合影
邱小林理事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会见寻访团。罗解难团长对学院领导给予苏联飞鹰寻访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苏空志愿队援华抗战在南昌的战况及寻访活动的进展情况。
邱小林理事长表示,中国人民永远感恩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的历史功绩,希望这项工作能够不断地深入下去,扎实高效,并表示,如果需要,他会向省政府有关领导反映和推动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黄学光副院长与寻访团就寻访工作交流意见
江西理工学院黄学光副院长会见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其家乡樟树市刘公庙镇池头村八脚桥边的水田里原有一个没有姓名、不明国籍、不知何时埋葬的飞行员墓地。现在也被平坟种水稻了。他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入了解,挖掘相关史实。寻访团认为这里也许大有文章,日后可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和深入研究。
(九)邹家村寻访
4月15日上午,南昌市新建区邹家后代邹佐来开车接我们,前往曾经安葬苏联烈士之公墓的邹家村寻访。
右起:邹佐来、罗解难、彭大齐
来到当时的邹家村所在地,以前的小山坳现在都已经推为平地,建起了一座座居民住宅高楼。
在邹佐来的引导下,我们见到当时公墓守墓人邹贤依的孙子邹建军(上右)。
我们一行来到社区,拜会86岁的老人、曾经担任(邹家村)长堎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邹二堂先生(推车者为邹二堂的女儿)。
邹二堂老人身体健康,思路非常清晰。我们说明来意,并展示了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在南昌牺牲的烈士名单及康斯坦丁烈士的遗像。
老人回忆讲述了小时候在公墓玩耍时,看到有为安葬苏联牺牲飞行员立的木牌碑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现场录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