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属部队在永清取得的胜利捷报
1、收复李家口镇
李家口镇地处永清霸县交界处,是连接两县的纽带,是永清县的南大门。镇内南北大街两端各设一座高而坚固的城门楼、易守难攻。伪永清县公署派伪军队长李伯平、张旭带100余伪军驻守。民国 27 年(1938 年)3 月3日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包围李家口据点。开始,部队围而不攻,喊话令伪军交枪投降,但李伯平、张旭却指挥部下拼命抵抗。北上抗日先锋队集中全部火力向敌人攻击,伪军躲在楼内,凭借工事,以机枪向外扫射,二营长率五连从民房上逼近南门城楼伪军阵地,在火力掩护下,翻墙入院,将 10 余名伪军缴械,在另一个院子里的10余名伪军负隅顽抗,二营长飞身上房,准备进院歼敌,不幸中弹牺牲。这次战斗持续一昼夜,除伪首李伯平、张旭逃跑外,百余伪军全部被俘。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收复李家口镇。
2、刘官营伏击战
民国27年(1938 年)5月,北上抗日先锋队的一支游击小分队住进刘官营村大地主杨仲春家,以引敌上钩。果然,杨仲春当天便派人到南关镇向汉奸王建中告密,北上抗日先锋队将一、二三营分别埋伏在义井、龙虎庄、石九垡3个村庄,翌日,王建中带 100 多名日军。 300 多名伪军朝刘官营扑来,游击小分队与敌接触后边打边撒,诱敌深入,伪军跟踪违击,至龙虎庄村东,遭预先埋伏在玉皇庙围墙内五连的袭击。日军从刘官营赶来增援,道北上抗日先锋队一、三营的两面夹击。北上抗日先锋队故意放走伪军,日军孤立无援,急向刘官营村里撤退,妄图凭借村内高房工事固守待援,但村内早被北上抗日先锋队占领,日军腹背受敌,丢下十几具尸体逃回永清。刘官营伏击战,削弱了永清、固安两县日伪势力,为开辟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
3、大站战斗
民国26年(1937 年)11月6日,天津“皇协军”受八路军第三纵队一大队袭击后,窜至永清县大站村。一大队乘胜追击,在大队长刘秉彦率领下,在敌人立足未稳时将其包围。午后4 时发起攻击,一营担任主攻。营长李大卫指挥四连冲人村内,打乱敌人指挥机构,敌兵仓惶突围,被八路军全部俘获缴械。此次战斗,俘“皇协军”司令王润峰以下 500 余人,缴长短枪300余支,子弹数千发。鼓舞了冀中军民的斗志。
4、渠头战斗
民国 29 年 (1940 年)5月22日,军分区三十二团在团长江中率领下,进驻永清县西务村,翌日拂晓,后奕据点 30 名日伪军路经西务,遭三十二团警戒分队阻击,逃回据点。敌人回去后,立即调兵,攻打三十二团。三十二团撤至渠头村,构筑工事,团部遂命六、七两连分别担任南、北两面阵地警戒,五连与三营担任预备队。午后2时许,由天津、霸县、永清出动日伪军 1000 余人,携火炮七、八门向三十二团阵地进攻。敌人采取四面包围,把主攻方向放在东南。七连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冲锋,当敌人攻占村东北一块坟地时,排长李玉堂率全排一个反冲锋,夺回坟地,李排长中弹牺牲。敌人以一所民房为依托向七连猛烈射击,七连很快攻克敌人,杀回房屋。午后3时,敌人加强东北,东南两面进攻,突破我军前沿阵地,七连指战员撤退到村内,依托房屋,阻击敌人进攻。坚持3小时激战,打退敌人六次进攻。下午6时许,日军从东、北两面突入村内,团指挥部和七连退守住高房,继续战斗,五、六、九连仍坚守在村东南、正南、西南阻击敌人。敌人利用重机枪,对三十二团实施抵近射击,同时施放大量毒剂。营部通讯班长杨福林,率营部勤杂人员把突入院内敌人打退,六连机枪班长孙荣久,七连机枪射手王佩东壮烈牺牲。五连副指导员贾玉池腹部受重伤,当夜三十二团突出包围。次日转移到安次县落垡村。这次战斗,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三十二团伤50余人,牺牲 30余人。
5、袭击永清县城
民国32年(1943年)10月6日,永清县城内200 余名日伪军去城东一带“扫荡”,当夜驻双营村,东进纵队决定乘县城空虚,袭击县城。于当日晚9时开到县城附近。10时。开始总攻。突击队员们在火力掩护下,架长梯爬上城墙,西后街炮楼内十几名日伪军从梦中惊醒,已被缴械。唐殿明率二大队突击队从东北角冲进城内,北门也被事先潜伏城内的东进纵队战士打开。二大队进城后兵分两路,直捣伪县署,伪警察、伪职员-一被缴械。另一路直奔监狱,守监狱的伪警人员四处逃散,战士们劈开狱门,解救出被关押人员 200余名。由孟昭海率领的一大队攻进东门,冲进伪警备队部,俘伪军8名,刘殿忠率三大队攻入南门、封锁日军炮楼。1小时后,战斗结束,各大队迅速撤出县城。这次战斗,俘伪职人员6名,缴长短枪51支,对此,《晋察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后序
成立冀中军区
1938年4月21日,冀中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在安平县召开,宣布成立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和冀中军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军区司令员兼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成立半年时间,就同日寇作战100多次,吕正操成为冀中抗日的一面旗帜。吕正操1943年调离冀中军区。
孟庆山的河北游击军,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张仲翰的河北民军……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或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纷纷吹响了集结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