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位于湘西南端的一个小县城,县城的南端有一个神秘的小镇——牙屯堡镇,这里是通往东西南北的一个通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省通道。早在西汉时期,就曾设“三省雄关衙府”和“兵屯堡垒”军事设施。从这里向东可退到湖南绥宁、城步,向北可以进军湖西靖县、会同、洪江,向西则可以挺进贵州黎平、锦平,向南可退回广西三江、龙胜。这里地处桂、湘、黔三省交界之地,历史上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和“北据楚疆,南守越土”之称,也为历史“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或叫“雄关三省”或叫“一脚踏三省”、或叫“鸡鸣三省”。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湘江惨败后,红军损兵折将,蒋介石的部队士气正旺,尾追甚急,红军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央红军三万多将士,从广西龙胜龙坪、广南寨西北进,于十二月十日至十七日,分左、中、右三路进出通道七天七夜。右路为一军团的二师、十五师和九军团;中路为中央一、二纵队和一军团的一师、军团部;左路为三军团,后卫为五、八军团,沿着三军团的路线行军。右路作为前锋,抢先占领通道县城(县溪),并阻击由靖县方向南进之敌;左路则向南警戒,防止桂军北进;左右两路对中央纵队形成护卫之势。
十二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中央红军中路的中央军委一、二纵队分别来到了牙屯堡重要地带宿营整休。
十二日下午五时左右,作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的“三人团”之一的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革军委紧急扩大会议,毛主席自宁都会议后,第一次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三人团”对“三人团”的会议。会场挤在了城外一个农民家的厢房里,当时这家农民正在举行婚礼。会后七时半中革军委发出了“万万火急”西进电令(即执行通道会议的决定),红军放弃了北上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了敌人兵力较为薄弱的贵州黎平前进。在生死攸关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通道会议,不是一次孤立的会议,它与后来的12月18日贵州黎平会议,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贵州瓮安猴场会议,以及1月15日在遵义“柏公馆”举行的遵议会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道会议为后来三个重要会议胜利召开奠定第一块基石,从此,中国革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了重大转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年中央红军军委、中央两个纵队,在经过牙屯堡这一重要地带时,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世人难忘的故事:
陈云脚下的牛皮山:
陈云(1905——1995)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中央红军长征经历者。时任政治局常委、五军团中央代表,后任中央副主席、中纪委书记、中顾委主任。当年翻越此山后写到:“赤军由广南寨西北进,即为两河口与牛皮山,地处桂湘交界,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北通绥宁,南通三江。当时薛周两纵队及湘军大部集中于城步、绥宁、靖县、会同等县,以阻赤军北上与贺龙、萧克之赤军会合。桂军以一部扼于桂湘边以阻红军南下,并以一部尾追赤军。当时,赤军前锋已占领通道县,即避实就虚径趋贵州之黎平府”。 ——摘自一九三五年秋陈云(廉臣)《随军西行见闻录》。
两河口:即通道县境内马龙河与坪坦河交汇的双江河口;牛皮山:即太平山(海拔1064.6米)位于湖南省原绥宁(境内)、通道和广西三江三县交界。当年中央二纵,军团直属后方部队,红一军团一师,五、八军团之一部西进贵州经过这里。陈云部经辰口、红香随二纵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西进双江镇芋头村翻越太平山。当红军战士站在此山向西远眺:通道县老寨、外寨、绞坪及牙屯堡、头所、黄柏(三地属贵州飞地)等村尽收眼底。
文中“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北通绥宁,南通三江”地标表述十分清楚。
康克清的通道会议会址地标
康克清(1911——1992)江西万安县人。1934年12月随朱德总司令长征过境湖南通道县。她记载:“出了老山界,来到湖南境内,不久走到通道县的一个村子里。这里正好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交界的地方。早晨,公鸡啼叫,三个省的人都能听到。中革军委在这里临时开会,研究下一步红军行动计划。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在群众的强烈呼声、老总和周恩来的推动下,会议破列请毛泽东参加。他在会上分析形势作出判断,提出改变红军原定北上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师的打算,避开敌人给红军设下的口袋阵,向西进入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争取红军有个喘息和整顿的时机,尔后再定行止。他的意见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成,博古和李德也没有反对。从此,红军危急的处境有了转机。这次会议,为以后的遵义会议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备注:文中“这里正好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交界的地方。早晨,公鸡啼叫,三个省的人都能听到”的地理标示只有落在牙屯堡镇最准确。
——摘自《康克清同志回忆录》第76页。
肖月华的长征路上“大会餐”
肖月华 原名啊华(1911——1983)女,汉族,广东大埔县百侯镇人(长征时为李德顾问夫人)。在采访记录中写到:“…红军长征时,她也是紧跟着毛主席走的。我们问她,红军长征时你们是不是路过通道县?她回答说:‘路过,我们红军政治部走在大队伍的中间,左边、右边都有大队人马通过,1934年12月11日从广西龙平翻座大山进入湖南通道县,在一个村子吃过一顿喜酒,可能是个富贵人家在办大喜事──结婚,我们红军队伍快要进村时,老百姓全跑光,打前站的红军战士进寨点房准备宿营,有位战士向毛委员报告,村内有一户人家在办酒席,我们战士是否可以吃,毛委员说,全部酒席不能动,是不是白军在搞什么名堂?要防他们在饭菜里放毒,等陈昌奉同志来后要他尝一尝,没事才可以吃。那晚我们红军战士吃得饱饱的,可以说长征路上的大会餐,红军战士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桶袋里的粮食也已经用尽,这时战士们把粮袋装得满满的,过了一天大队人马继续行军,向贵州省方向前进’”。
——摘自通道县原文化馆长杨秀全《红军长征路过牙屯堡采访记》。
陈昌奉随毛主席长征宿营通道外寨
陈昌奉(1915——1986)江西宁都田头乡人。长征时毛主席警卫员。他回忆:“毛主席长征没有进通道城,离城还有四五十里路”。 “夜行军又开始了。十一月间的夜很冷,天空没有月亮(注:阴历十一月初五、六),拂晓时分,我们从一座山上走下来,对面一个不大的山腰中,几幢木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的房子很特别。说平房不是平房,说楼房又不是楼房,象是吊在半空中的筐子(注:外寨村两座悬在空中的寨门或叫凉亭)。主席告诉我们:“这就是苗族区”。我们住了下来。主席住的房子看来还不错,房子窗下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注:吴文用房子三面土砖围墙窗下有几口鱼塘)里面养了不少大鲤鱼”。“这家也许是土豪吧?”。“有吃的吗?”主席问。“有!”我赶紧接上去。主席转过脸来望着我问道:“有什么吃的?”我说:“有鱼,很大的鱼!”。“哪里来的鱼?”主席问我。“那不是!”我指了指窗外的池塘。主席走到窗前看了看,转过身来严厉地看着我说:“我昨天给你们讲过的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么?”主席对我提出了批评。又讲了一番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我们的政策。他说:“不管他们养的大羊或者大鱼都不要动,说不定人家是留着敬神的哪!”。
——摘自刘毅辉、田自保在武汉小洪山将军楼18栋访陈昌奉老将军谈话记录和陈昌奉著《跟随毛主席长征》25至26页。
邓颖超转诉周恩来回忆通道会议会址
邓颖超 (1904——1992)周恩来夫人,河南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一九七一年七月七日,她第三次来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审查时说:“上次你们提的问题,回去我问了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是否开过黎平会议和通道会议?恩来同志讲是有,开过黎平和通道会议。”——摘自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党史办编《红军长征过通道》1986年10月第81页。
邓颖超还回忆:我们顺着小路下了山,经过一条小河,河上搭有木桥,再走几步就到了一个寨子。村前有一块写着“通道縣”等字样的石碑才知道到通道了。她还特别强调说:“会议是在城外附近农村一家农民的厢房里举行的。当时这家农民正在举行婚礼。”
“城外”指的是“三省雄关衙门”之外;“一家农民的厢房”指的是吴文用三面土砖围墙老屋;“这家农民正在举行婚礼”指的是当天吴文用的婚宴。
周恩来指挥中央红军通道转兵抢占黎平城
肖锋 原名肖忠谓(1916——1991)江西泰和县人,少将。一生打过1365次战役,6次负重伤,中央红军长征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他在1934年12月13日日记写到:“在渠水河畔牙屯堡的一个祠堂里,我们又见到了周副主席。他今天显得特别高兴,连水也没有顾喝上一口,就召集我们团几个领导开会,亲自交待抢占黎平城的光荣任务。周副主席高兴地告诉我们,插向滇东的计划,是毛主席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毛主席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要放弃在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摘自肖锋的《长征日记》第27页)。
肖锋后来在给通道县委负责同志回信中再次回忆到:“在渠水河畔牙屯堡休息一天…午后一时左右周主席自长征以来第三次来到我们一师三团…。我们一起来到四周环树和竹林的周家祠堂里,周副主席高兴地告诉我们:‘昨天中央在通道召开了一个政治局会议,毛主席参加了会议…上级命令你团向黔东行动,要在三天之内攻占黎平城。”接着由团司令部测绘员陈冬瓜同志去找黎平城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我们都围在一张破旧桌旁,周主席右食指指着黎平详细指示我们具体行军路线及行军、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自肖锋1983年5月25日给通道县委负责同志的回信,资料存通道县党史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