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为体悟红色精神,感受乡村振兴,信息学院学生组织成员组成十人实践小队,深入革命老区——冀东抗战遗址王厂沟,在疫情期间开启“云端实践”之旅,挖掘当地红色故事,访谈红色人物,关注红色文化和红色产业的发展态势,为革命老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大山深处的红色印记
河北承德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它是位于承德市宽城县孟子岭乡的王厂沟村,一个饱含红色记忆的革命乡村,书写着党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如今的王厂沟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红色旅游业结合的冀东红色生态田园体。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云访王厂沟实践团队”采访到冀东抗战遗址王厂沟军民抗战历史展览馆建馆人,带领村民探索脱贫道路的带头人—石家拥先生,探索当地红色历史文化,了解王厂沟革命老区发展现状。
团队采访截图
红色故事的挖掘与感悟
1943年,日军在长城内外制造“无人区”,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妄图阻隔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王厂沟村共产党员和多数群众坚决不进“部落”,配合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直至抗战胜利。由于日伪的多次扫荡,全村有20多名共产党员壮烈牺牲,300多名群众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
艰苦的抗日岁月中,这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通过对红色故事的发掘,我们了解到“千里无人区”这一“人间地狱”的真实面貌,这是一段段让人哽咽,几度听不下去的故事,在挖掘这一幕幕历史中,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懂得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日寇暴行下支离破碎的家庭,漫山遍野的尸体,身体与心理的无尽折磨,无处安身的绝望,写下我们中华民族太多太多难以承受的苦难。灾难面前,方见人性光辉,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没有人不渴望生存,不管是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农民群众,亦或面对日军残暴酷刑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危难面前,不惧生死,用自己的生命互相保护互相成全。我们感恩先辈献上生命开创祖国山河盛世,用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开花。铭记历史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那是逝去同胞用血泪镌刻下的深重教训,吾辈定秉承先辈遗志,现世繁华亦不安于享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红色基因的守护与传承
说起自己家乡的故事,石家拥叔叔如数家珍,深山红嫂、龟口洼、抗战消息神树等等,他对我们徐徐道来那段历史,“王厂沟村受战争伤亡三百余人,其中小孩就被毒死三十多个……消息神树就像电视剧所演的鸡毛传信那样……”
石叔叔曾历经艰辛,收集抗战时期文物200余件,花费大量积蓄自费建起抗战历史文化博物馆,多年来供群众免费参观,建立爱国爱家便民群,希望大家铭记抗日岁月,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在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叔叔在发扬王厂沟红色革命精神中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十分渴望把王厂沟精神传扬出去。叔叔说,他从小就听长辈讲述红色故事,深感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就想到用这些红色文物和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来教育下一代年轻人,希望新时代青年珍惜党和国家的培养,珍惜父母的辛苦供读。石叔叔用最质朴的言语向我们传递家国情怀,我们更为生活中有这样甘于奉献,心中有热爱,有温度,有力量的老一辈深感骄傲和感动。
王厂沟抗战历史文化博物馆
老区建设中的青年担当
小队以红色革命老区王厂沟为切入点,调查现阶段年轻人对红色革命老区事业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怎样的宣传形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让更多人参与到宣传红色革命事业的队伍中。在本次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受调查者绝大多数为思想先进且行动积极的共青团员和中共党员,更有可能参与其中,促进红色革命老区的发展,为家乡的红色事业做贡献。
发展革命老区所面临的问题数据调查图表
调查认为红色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数据图表
关注革命老区发展,青年一代更应该以此为使命担当。通过对红色革命老区的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情况,我们对青年一代参与老区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注重科技兴农,把科学技术具体运用于红色革命老区,借助红色资源优势,促进当地发展。其次,高校可以以学院或者老师指导的社团为单位成立相关学生组织,研究和调查红色革命老区,了解当地红色故事,学习红色精神,结合学生组织力量,定期培训,前往当地展览馆做导游、讲解员等。第三,融合当地红色革命文化,在当地开创调查基地,以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的调研,从而形成生态,扩大红色革命老区影响力的同时鼓励更多青年一代参与进来。也可以开设以红色革命老区为主题的红色党课,形成协同效应,使同学们对红色革命老区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