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交通负责人周朝瓛(路南):苏鲁交通站建立的情况;李清云(路北):我参加地下工作回忆录
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党内建立全国性的交通网,无论是‘白区’还是‘苏区’,哪里有党组织,党内交通就到哪里去。”交通工作与整个战局和革命工作息息相关。苏鲁交通线自1938年形成,1941年5月正式建立,至1948年11月7日东海解放,存续十年。在敌人严密封锁的陇海铁路两侧,十年无一事故、十年无一损失,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锤炼,在酝酿、成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领导体制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积累和形成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是完成任务的保证。苏鲁交通线自初步形成起,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正式命名后,相关工作,因行政区划、保密需要以及当时的复杂情况等原因,分属山东滨海地委、滨海区党委,苏皖边区党委、淮海区党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中第六地区专员公署、淮海六分局、海陵县委、东海县委、潼阳县委等领导。在斗争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交通工作视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派政治可靠,不怕艰苦,勇于牺牲,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担任交通工作。在紧要关头或有紧急任务时,党组织负责人亲自交代任务和工作方法,要求“人在文件在”“与文件共存亡”,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由于党对交通工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广大交通人员共产主义信念坚定、革命斗志高昂,交通队伍逐步发展壮大。2021年,东海县委在短时间内建成苏鲁交通线纪念馆并对外开放,这与党组织的领导和布馆党员的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战邮、交通、发行工作合并,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在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战工会(省战工会,即: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一般不用全称)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从苏鲁交通革命斗争实际需要出发,报社发行部门和党的交通部门合并到战时邮局,由战时邮局统一管理。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精简机构,节约人力、物力支援战争。成为全国解放区战时交通邮政工作的创举。
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交通人员不畏牺牲,出色完成任务。战时交通产生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东海境内敌伪土顽夹击抗日军民,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蚕食”“三光政策”,敌碉堡林立,严密封锁苏鲁交通线必经的陇海铁路沿线,给党的交通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但交通人员怀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不怕流血牺牲,冲破敌人层层封锁,采取各种斗争形式,机智勇敢地完成通信和护送任务。东海邮局副局长黄来,交通员褚贯堂、李玉林,东海武交队指导员钟殿文、队长褚焕堂等为党的交通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海陵县邮局局长陈历(烈士)化装成乞丐为毛主席送信,在苏鲁交通战线上九年如一日,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戴青云、周风竹被伪政权活埋,周朝铣与其四爷周风竹一同被捕遇害,东海县政府交通员吴廷华被敌伪以割电话线罪名残杀、心脏被扒,周朝访与吴廷华同时被捕遇害、五脏被扒。他们没有出卖同志,没有出卖组织,宁死不屈。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为苏鲁交通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永垂青史。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完成交通任务的重要基础。苏鲁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与群众的关系如鱼和水,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群众,战争年代尤其如此。敌人“扫荡”“封锁”,交通人员受阻,群众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有的为了掩护交通人员,自己的亲人惨遭敌人杀害。交通人员一时不能通过敌占区,群众就自愿供给食宿,或者作向导,护送交通员通过敌占区。一些群众还主动报告敌情,保护苏鲁交通线。没有群众的配合和支持,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是不可能的。
苏鲁交通的伟大胜利,进一步证明了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障。苏鲁交通线精神,可以概括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 恪尽职守,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严守纪律、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