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时代新阶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有何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贺信中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同志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我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是新时代新阶段如何更好弘扬延安精神根本遵循和指导方针。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到延安延川县穷乡僻壤的山沟梁家河农村插队,在这里劳动、工作、生活了艰苦奋斗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在红色传统、延安精神的滋养和哺育下,他迈出了人生决定性的第一步,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脱胎换骨为群众眼里“吃苦耐劳爱读书的好后生”。在这里他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像农民一样劳动和生活,后来,入了党,当了村支书。他说,在梁家河的七年,他才成了一名合格的农民和合格基层干部。他带领群众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池旁泥墙面上的宣传画上方写着八个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他多次深情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陕北高原是我的根。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延安是我们灵魂的故乡,精神的家园。习近平从延安山沟农村小小基层党支部书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深受红色传统、延安精神滋养和革命老区人民慈母般的哺育。延安时期,习仲勋被毛主席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父辈革命家的优良品格,是以身作则、一以贯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带头人和好榜样。第二、弘扬延安精神的指导方针和三大任务。习近平一贯非常重视继承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特别十八大以来多次讲话、批示弘扬延安精神要结合新的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入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弘扬延安精神。具体有三大任务: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大力宣传延安精神;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第三、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根本目的。习近平贺信回答了在新时代新阶段如何弘扬延安精神的三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是延安精神是什么? 二是如何弘扬延安精神?三是弘扬延安精神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是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就是新时代新阶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永恒价值。我是民主党派人士,在延安从教从政四十多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研究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1985年延安地委和延安大学党委共同筹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延安精神研究会,我校一批专家教授和中青年教师加入了研究会。1990年实际由我主撰和主持修改的《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著作公开出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论述。
首创“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发生学新定义。新定义从三个方面解析: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自己时代精神的显现。总而言之,“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形象的讲,延安精神是党魂、军魂、民魂、国魂,一句话,延安精神是中华魂。后来,中国精神、中华魂的概念被理论界、学术界、新闻界广泛引用。中国延安研究会主办的杂志命名《中华魂》,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讲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在讲中国梦时指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首次提出延安精神原生形态及其四梁八柱的新概念。出版了《延安精神原生形态》的著作,提出了延安精神八种原生形态。1、抗大精神;2、延安整风精神;3、南泥湾精神;4、延安县同志们精神;5、南区合作社精神;6、白求恩精神7、张思德精神;8、愚公移山精神(党的七大精神)按照党史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分期把延安精神历史形态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近年来,新提出延安精神原生生态(历时性结构)由四梁八柱。四大栋梁分别是军事大梁(抗大精神);思想大梁(延安整风精神);经济大梁(南泥湾精神);政治大梁(愚公移山精神)。形象比喻这四大栋梁解决枪杆子(枪子)、笔杆子(脑子)、米袋子(肚子)、印把子(旗子)四大问题。反映了革命斗争四大领域:武装斗争、思想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这是延安精神原生形态宏伟体系的顶层结构的四大栋梁。四大栋梁是顶天的,八大支柱是立地的。 党政军民学,工农商学兵。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原生形态的八大支柱是:1、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公仆)。 2、南区合作社精神,(商人)。3、边区政府精神,(公仆)。4、边区劳模精神,(农工)。5 、张思德精神,(战士)。6、白求恩精神, 医生(友人)。7、延安文艺精神,(文人)。8、转战陕北精神,中央。(党、军、民)
提出延安精神科学体系的四根支柱,首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列为延安精神的首先地位和第一要义。延安精神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四根精神支柱,第一,理想信念层面:革命的理想主义精神。包括共产主义精神、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理性科学层面: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科学主义精神、实际主义精神、知行统一精神。第三,道德价值层面: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主要是民主精神、公仆精神、大公无私精神。第四,实践意志层面:大众的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主体创新精神。三十多年来,我们关于延安精神体系主要内容的四个方面概括是一以贯之的,也得到了全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近年来,新提出延安精神科学体系(共时性结构)的四梁八柱。延安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安精神共时性结构“四梁八柱”。1、远大理想,坚定信念。2、实事求是,调查研究。3、为民宗旨 群众路线。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 6、不怕牺牲,争取胜利。7、同心同德,团结民主。8、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9、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0、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11、相互批评,自我批评。12、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集大成,所以,延安精神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实际上是革命精神之大纲要目,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精华之所在。
我们认为红色文化学学科框架由“四梁八柱”构成科学体系。一、红色现象学,二、红色资源学,三、红色传统学,四、红色基因学,五、红色精神学,六、红色江山学,七、红色后代学,八、红色旅游学。其内在逻辑和根本原则是习近平强调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文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要做到的“三个好”和两个“永远不变”。这就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红色文化如何定义?我们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新型革命文化。这一定义是简练而科学,其一、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和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其二、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形成的革命文化,革命斗争是红色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其三、红色文化本质上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型革命文化。有关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不是定义所揭示的。那么,红色文化学是研究红色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吸引世界文化的精华,创造性的形成了民族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中国新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指出的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独创了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文化产生和成熟期,如果我们把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新文化看作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沃土上一座高原。那么,革命文化就是屹立在这座高原上的一座高峰,这一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这种红色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前景。可以这样说,红色文化是和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为一体的,一脉相承的。红色文化并不是远离中国新文化的长河,静躺在岸边的一潭死水,也不是远离山脉高原在平地上人造的一座冰山,他是贯通“两个一百年”中国新文化和先进文化长河里的中流和龙脉。我们不能以为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定型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及新时代就消解了。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它最具革命性和创新性,充满生机和活力,它是贯穿党史和国史的一根红线。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的根、魂、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武器和软实力。
1990年5月3日,郭必选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提出了“建立延安学”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较强的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摘》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了这一论点。后来,发表了《延安学与中国文化》、《延安学:特殊形态的中国学》、《延安学与中国精神》等文章,1990年在陕西《共产党人》第9期发表《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论文。在国内,一些老领导,老延安曾经口头提出过“延安学”。但在学术上、理论上,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延安学的论文和专著。我通过几年来研究延安精神,对建立延安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形成了自己一点浅见。
延安是个地理概念,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腹地。延安学当然要研究这块神圣的土地,她是中国的一个地区,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延安也有它的历史,有它的自然发展史,也有它的社会发展史。延安学自然要研究它的历史演变。延安在世界上之所以成为不少国家研究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延安在现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13年间,不只是延安地区的延安,而是中国的延安,它已超越了地域界限,超越了时间界限。作为“红都”的延安不仅代表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且举世闻名,成为世界的延安。可见,延安作为延安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二重化的,具有广、狭之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延安同中华民族一样古老,有几千年文明史;从地理位置看,它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今天的延安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艰苦奋斗着,努力建设着现代化的新延安。延安学从狭义来讲,就是研究作为延安的延安。研究延安地区,以及更广一点的陕北地区,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俗、习惯。研究延安的历史文化,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现在延安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腾飞,对其研究,这对于开发大西北,帮扶贫困地区摆脱困境都有直接的价值。所以,可以把延安作为一块“试验基地”,研究延安如何腾飞的成功经验。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现在延安为什么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生长点呢?延安学应该是延安自己的大学问。这是狭义的延安学。
另一层,广义的延安学。众所周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革命13年,这13年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是短暂的,但是在历史上的作用,它对延安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划时代的意义是用时间无法衡量的。延安历史从来没有过这样伟大的、扭转乾坤的、引起中华民族如此巨变的时代。所以,从其地位、意义及革命所赋予它的内涵上,延安这时已超越了地理和时间的界限。延安就是在这个时代放大了,现代中国从其根本上来说,是“延安模式”的生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延安13年,就没有现在这样的新中国。所以,以延安时代的延安作为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延安学,它不同于延安地区的延安学,而是一门特殊的中国学,是作为中国学的延安学。国际上的所谓延安学其内容主要是这种广义的而且是特殊的延安学。这里,我对延安学广、狭之分是从其内涵意义上来划分的。总之,延安学可分为作为延安的延安学和作为中国的延安学。广义的延安学初步设想以下三大群体。其一,延安学的总体学科群。延安学按性质讲它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但又不是一门具体科学,而是涉及面非常广的综合科学。也可以从各门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全景透视。属于这一层次的学科,如:延安学概论、延安概论、延安精神学等等。其二,延安学的理论学科群。也就是说它所研究的是延安时期某一领域或某特殊的部门,从而揭示其历史演变的规律、内容结构及本质。如:延安政治学、延安军事学、延安政党学、延安经济学、延安教育学、延安文化学、延安文艺学、延安新闻学、延安妇女学、延安儿童学等等。其三,延安学的历史学科群。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延安。延安历史可分两方面,一是总体的通史,如延安革命通史,可写出多卷本大部头的著作。延安历史文化史,可以把文化方面的东西都写在一块,包括思想史。二是写单学科史、如延安哲学史、延安政治思想史、延安政权建设史、延安教育发展史、延安新闻广播事业史、延安文艺发展史和延安幼儿教育史。总之当时延安的各部门、各类机关、学校都可以写自己的发展史。
还有,延安时期的人物研究。延安是革命的大熔炉,在这里培养了多少治党、治军、治国的栋梁之才,在这里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密集最有才能的领袖人物群体。延安时代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诞生了一大批伟大人物。因而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尤其必要。可以研究他们的思想、生平、性格,其基本形式是思想评传和生平传记。如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延安毛泽东学,艾思奇评传、丁玲评传、范文澜评传等,也可以组织人力先编一套多卷本延安时代社会科学评传、延安时代英雄谱等。最后强调指出,建立“延安学”——中华民族的呼唤!
1990年12月10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史研究所、陕甘宁根据地史研究会、延安大学联合召开“延安学”论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陕西师大陕甘宁史研究室、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的同志,原省社科院副院长齐心、省委党校教授张馨、西安地质学院教授黄朝章等专家、学者20余人。会上,最先撰文论述建立“延安学”的延安大学副教授郭必选同志,介绍了他自1986年以来对延安精神和“延安学”研究的成果、基本观点和开展“延安学”研究的设想。与会同志认为,郭必选对创建“延安学”有独到见解,大家以极大的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2月14日,有志研究“延安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再度集会对建立“延安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延安学从其研究的范围看,可分为广义延安学和狭义延安学。前者从延安的整体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全程的历史文化研究,可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到现代革命圣地,而后者可指“延安时期(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这一段历史文化的研究。所以,我认为“延安学”不仅仅是一门地方学,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中国学。总之,建立延安学对总结这段光辉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延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汇流,创造出的文化正是毛泽东所说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从延安学研究入手,可以更有效地找到中国现代文化真正的生长点。由此可见,延安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没有成为“显学”,但它是一门大有前途的科学。1992年我发表了第三篇延安学文章,《延安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更注意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延安学的根据、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1992年4月陕西省教工委批准延安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延安学研究所,我首任所长。1985年延安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延安精神研究会。从1882年贺敬之提出“延安学”的概念已三十年了。总之,国内学者从文史哲不同视角对延安学新兴学科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延安大学中共党史和延安精神的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郭必选、申沛昌、刘建德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加强了延安精神研究,并在校党委领导下大力开展了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延安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由申沛昌、郭必选、刘建德等人申报的教学成果《新时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995年8月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1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由申沛昌、郭必选主编的著作《中华腾飞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释义》,1994年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由申沛昌等人主编《延安精神与培养接班人》,1993年荣获全军院校第二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郭必选的论文《中国精神:延安精神与现代化》,高九江的论文《“延安生活方式”初探》,在陕西省委宣传部1990年面向全国举办的延安精神理论有奖征文活动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郭必选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延安精神及其创造性转换》,在1991年荣获陕西省纪念建党70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高校纪念建党70周年学术论文二等奖。高尚斌的论文《邓小平的国格论》,在1995年荣获全国第四届(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奖。这篇文章的获奖,使陕西省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理论文章实现了零的突破”。杨延虎、高杰作为课题组成员撰写的《黄土高原农业的振兴之路——延安市宝塔区建设生态农业的启示》一文,在1999年荣获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刘建德著作《延安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不仅是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第一本专著,也是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本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其论文《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在1990年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刘建德等与国家教委教科所及有关高校联合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大项目——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其最终成果《中国教育魂——从毛泽东教育思想到邓小平教育理论》,在1999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高尚斌的代表性论文《改革开放20年与延安时代》、《从延安时期看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兼论创造辉煌的规律》、《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基本规律》分别荣获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20年”征文一等奖和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七届优秀作品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延安大学更加重视中共党史和延安学学科的建设 。2003年在陕西省政协会上郭必选委员提出的关于把延安学应列为陕西省重点学科的建议的提案。
省教育厅关于对政协陕西省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550号提案的复函 陕教函[2003]49号 签发人: 张 炜
郭必选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把延安学应列为陕西省重点学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延安学研究的关注以及关于加强延安学研究的建议很好。我省作为延安学诞生地和延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加强延安学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与拥有灿烂历史文化的文化大省地位很不相称。省教育厅今年将把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省学位办近期将组织开展以建设项目为主题的专项调查研究。我们将把延安学的发展,纳入此次专项调查研究的内容。
延安大学在延安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已经在延安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将会同延安大学,在全面了解延安学现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考察论证,制定好延安学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延安学的研究工作,并积极争取将延安学列入省级重点学科项目。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延安学研究的关心和支持热诚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教育厅 二00三年五月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