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忘却,光辉千秋永驻
2015年5月7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时指出,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俄罗斯人民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宝贵的政治和道义支持,支援了大批物资、装备,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永远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俄罗斯军民。当年,我们患难与共,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今天,中俄两国人民更将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继续为巩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战的硝烟散去了,但人类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远远没有终止。很多西方政客出于狭隘的地缘政治、霸权思想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仍然还像二战前期一样对一些破坏和平的危险倾向采取漠视、绥靖甚至纵容的态度。
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命运共同体。
反法西斯、反一切反人类的邪恶势力,是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共有精神财富与和平文化遗产,是能够真正世世代代凝聚起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超级文化力量。
在纪念和缅怀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和苏联新闻战线的英雄们对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之卓越历史功绩的时候,如何科学创新,深度弘扬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永久震慑压制邪恶、造福人类文明、贡献世界和平,值得引起我们大家所有人的不断深思与持续探索。
前线的中国抗战将士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苏联的资深战地新闻记者罗曼·卡尔曼扛着相机和摄影机,以新闻镜头和纸笔为战斗武器,与苏联空军志愿队的勇士们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将支援中国抗战当作自己的职责,与中华儿女一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会长伊万诺夫和他的战友们曾参观过中国境内的苏联援华飞行员安息之所。当看到战友们的墓地经历了文革浩劫后仍然保存完好,大家心情激动万分。1985年76岁高龄的布拉格维申斯基中将率领一批当年的援华飞鹰将士来华参加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热情款待,在武汉祭扫志愿队烈士墓时,老英雄们潸然泪下,久久不愿离去。
与抗战的中后期美国援华不同,苏联在抗战早期的对华人力物力支援是保密的,本书中对苏军飞行员在中国参加对日军空战只字未提,因此,很多事迹不为社会知晓。
苏空援华志愿队留下的资料非常少,名气也远远低于美国飞虎队。飞虎队以私人身份参战,无需保密,成为中国和国际媒体的宠儿。苏空志愿队以国家的力量援华,苏联出于地缘政治等考虑,希望中国能顶住日军;又不愿公开军事介入中国抗战。苏联对华出售飞机并派出志愿队参战,使日本空军遭到重创,1938年4月4日,日本驻苏联大使重光葵曾向苏联人民外交委员李维诺夫提出抗议,被苏联驳回。
苏空援华志愿队员行事非常低调,很少上街。中国政府也不做报道。武汉2·18空战,中央社报道时只强调“我空军”奇功。《新华日报》报道:“这几天来,武汉市面不论穷街僻巷,都在议论着18日我国空军击落敌机16架(日寇在沪广播自认此数)伟大胜利的情形。”
政治因素注定了他们的面孔模糊。而对历史学家而言,廓清其来龙去脉另有难题,因志愿队员来华多是假姓。
苏空志愿队普希金1938年3月来到汉口参战,其回忆录《莫斯科-汉口》写道:“我们在中国打仗都是用的假姓,例如机组都是姓‘鸟’的名字:索洛金、拉斯多奇金、奥尔洛夫。”这些俄语意思是喜鹊、燕子和鹰。
郭沫若回忆,苏联义勇队号称“正义之剑”,在空战中有不少人受了伤,更有不少人牺牲,“详细的人数,可惜我也不知道”。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
世界上最早的一版《Red Star Over China》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西行漫记》1938年版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四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就像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一样,苏联战地新闻记者罗曼·卡尔曼的珍贵著作《在华一年》也令人遗憾地堙没在了历史尘埃中长达80个春秋。
大使签赠勉励: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梦想,争取辉煌!
感谢李辉大使的独具慧眼、卓越见识和精心翻译,以及人民出版社的高质量工作支持,他们的辛勤努力使全球华夏儿女能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之际看到这样一本弥足珍贵的传世著作。
苏联版的《西行漫记》(《在华一年》)在世界新闻政治和文学历史上的地位高山仰止,其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远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苏(俄)两国军民并肩抗战中结下的珍贵情谊永远不会褪色。
中苏(俄)两国军民血火交融的和平正义斗争永载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
笔者胡山: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苏联援华飞鹰寻访团副团长。1990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