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浙江杭州2020年8月27日电(李泓泽)杭州厉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香世家。自清康乾年间大文豪厉鹗始,世代均为饱学之士,至近现代又出现了厉麟似三兄弟及厉声教等这样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不朽贡献的国家脊梁人物。厉鹗、厉麟似、厉声教、厉良玉、厉绥之、厉尔康、施承志、厉矞华……这些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人杰均出自这个家族。
厉麟似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曾为国民党要员,抗战全面爆发后辞去国民政府职务,全身心投身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前后,早已对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看不下去的厉麟似,拒绝了蒋介石的赴台邀请,毅然留在大陆,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新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事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的儿子厉声教而后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与教育家。而他的两位兄长——著名医学家厉绥之和抗日爱国名将厉尔康也都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厉绥之的女儿厉矞华及女婿陈礼节作为浙江民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使民进与共产党肝胆相照,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晓至湖上》、《百字令·秋光今夜》、《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等诗词名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樊榭山房集》、《渔光曲》等传世经典,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西泠印社、中德文化协会等高校名社,都是杭州厉氏家族经过百余年的耕耘与积淀留给世人的文化瑰宝。
以下谨从外交、文化、教育、医学、军事五个领域对杭州厉氏这个人杰辈出的红色家族的一些历史贡献进行简要整理。
一、外交领域历史贡献
起草国际公约,维护国家主权
(1973年周恩来总理就领海问题在厉声教材料上的批示)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声教是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其1973年10月就中国领海宽度问题向周恩来总理的重要建言,获得了周恩来的肯定与支持,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并最终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领海宽度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该公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参与国际法的立法活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在中国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保证管辖海域得到有效控制和充分开发利用以及解决南海问题等影响深远。中国最终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签字国家之一,周恩来、厉声教等人的努力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中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以及对该公约的产生和顺利通过都作出了贡献。
参与周边外交,维护边疆稳定
厉声教代表新中国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并在国家官方地图上的国界线标绘、解决大陆边界纠纷与岛屿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维护中国边疆稳定,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工作作出了贡献,也为今日继续搞好同邻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缅甸大使助理全程参与了中国与缅甸边境协议的谈判与起草。该协议是中国与邻国第一个领土协议,并成为之后领土谈判和协议的范例。
执笔中央文件,参与外交决策
厉声教的研究成果曾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他是《波兰领土变迁》、《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等大量呈报中央的外交部内部资料的第一执笔人。作为外交部专家,他还曾参与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政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央在外交外事决策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推动国联外交,赢取国际支持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麟似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国联外交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他以其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抗战努力争取了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持。他有效推进了中国与国联的文化外交,并在国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国国联同志会等国联中国分会的创建与运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抗战期间,他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在中国国联同志会、中德文化协会等对外组织的职务和长期以来与欧洲各国外交界、新闻界、军政界、学界等欧方人士保持的友好关系,开展对欧国民外交工作,推进对欧宣传,努力为中国人民抗战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沟通中德高层,推进两国关系
厉麟似是沟通中国高层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桥梁人物,曾担任蒋介石的对德外交顾问,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存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中德关系得到了发展,双方在文化、经贸、军事、外交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并于1935年5月将两国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二、文化领域历史贡献
发展词学理论,独树诗坛一帜
(厉鹗所著《樊榭山房集》)
杭州厉氏家族一世祖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造诣,是清代前期第一大词派浙西词派的灵魂人物,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他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厉鹗也长于写诗,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是清代文人集学者与诗人身份合二而一的典型。《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
促进中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声教在推动中加文化交流方面贡献良多。中国官方评价称:“厉声教在推动加拿大华侨华人社会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向加拿大主流社会传播中华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5年9月,加拿大政府特向厉声教先生颁发奖状,向厉声教先生为中加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所作之贡献致敬。
(《赫芬顿邮报》为厉声教开辟的个人专栏)
厉声教是首位受邀在西方多家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外交家。他余生一直在为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不懈努力。他凭借自身在西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以及地道的英语,积极地向世界说明中国。
在通过西方知名媒体向世界更好地介绍和说明中国的同时,厉声教还发挥自身外交外事经验丰富,人脉高端广博等优势,致力于文化外交,注重对外民间友好交往,促进了中西方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为提升国家文化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配合整体外交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麟似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著作及影视作品,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世界。《中国日报》曾撰文评价其称:“厉博士是连接中欧文化的一座桥梁。他在帮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的进步思想。”厉麟似还分别与蔡元培、朱家骅、陶行知、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德文化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并参与创办了联合国的中国分会——中国联合国同志会。
(厉良玉金石篆刻作品)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良玉是中日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先驱。他对日本近现代印学和书法影响颇深,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他与日本诸多艺术名家都是好友。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日本汉学家都曾从其学习篆刻艺术,并藏有厉良玉的篆刻珍品。他也是近代中国金石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所作百寿图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各地藏家所竞相收藏,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杭州厉氏家族一世祖厉鹗也是一位在日本享有盛誉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文学和词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影响了日本的很多文学大家,包括明治词坛两豪高野竹隐和森槐南。高野竹隐还效仿厉鹗“以诗论词”,开创了日本词坛的先风。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厉声教所作名篇《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声教是当代国学代表人物之一,被凤凰网评价为“当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在外交工作之余,亦曾致力于国学文史等方面的研究,被誉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和“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其在国学文史方面造诣颇深,同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癸丑年九月怀周总理》、《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访二公祠寻厉公墓不获》、《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其作品和事迹被编入《中国当代诗坛选藏》、《静安文史》、《杭州党史》等典藏文献及大、中、小学教材中,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对于在当下社会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诠释世界名曲,引入经典音乐
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唐丽玲是中国最早享有国际声誉的女钢琴家之一。她是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民国时期德奥钢琴音乐作品的权威演奏家。她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演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德奥作曲家的经典钢琴作品,是较早将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引入中国的演奏家,为推动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之一。其代表作包括《巴赫平均律》、《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推进中国电影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由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的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
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电影行业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杭州厉氏家族成员厉麟似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最新思想与技术成果,并对中国电影行业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积极推行教育电影,为国产影片制定标准,抵制不良影片;他大力发展民族电影事业,为拍摄国产优质教育影片积极筹资,举办优良国产影片评选,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他积极推介《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等优质国产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并引入了一批国外的优秀教育影片;他还与陈立夫等人一同编纂发行了中国第一部电影百科辞典——《中国电影年鉴1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