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组建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畏强敌,勇于斗争,始终做到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善战斗、特别严律己的优良作风,不断发展壮大,创建和扩大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四方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力量,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1军指战员大部分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只有少数九死一生,其中开国将帅68位,他们的事迹感天地、动鬼神;他们的精神浩气长存、永励后人。
一、党中央直接决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成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根据地的基石,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骨干
(一)红1军的建立与鄂豫皖根据地的统一
1927年11月至1930年春,大别山地区3大起义后,分别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32师和33师,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根据地。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初具规模,但3块根据地相对独立,分别由鄂、豫、皖3省的党组织领导。随着3块根据地武装力量的扩大,敌人也不断加大了对根据地的“会剿”和“围剿”。尽快实现鄂豫皖边界根据地党组织和红军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共同对敌势在必行。
1930年1月底,在豫东南巡视的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及中央派驻湖北巡视员曹壮父分别到上海,专门向党中央报告,提请党中央考虑和批准:建立鄂豫皖边界特别区,以利于创造整个大别山区的武装割据。
2月,中央向鄂豫皖地区多次发出指示信,指出:目前由鄂、豫、皖三省党组织的分散领导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把三块根据地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
2月底,中央决定在上海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主持召开秘密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鄂豫皖边区的工作。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决定:将湖北、河南、安徽3省边界地区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统一鄂豫边、豫东南、皖西3块革命根据地和3支红军队伍的领导,建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会上宣布了中央的任命,特委书记由中央巡视员郭述申担任,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等9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红1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
3月17日,党中央发文,正式任命郭述申为鄂豫皖边特委书记。特委归属湖北省委领导,辖黄安、商城、六安等17个县的党组织。
3月20日,鄂豫皖边党代表大会在黄安县箭厂河召开,建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
4月10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在箭厂河召开会议,根据中央指示,改红11军为红1军。同时宣布成立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红1军前敌委员会。红1军与省委和特委发生横的关系。红军的重大行动由特委和红1军前敌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与此同时,红31师首先改编为红1军第1师,师长徐向前(兼)。
不久分别在南溪、流波䃥将原32、33师相继改编为红1军第2、第3师,师长分别为:漆德玮、周维炯。同5月中旬,在南溪组成红1军独立旅,廖业麒任旅长。
这样,红1军包括3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2100余人,这就是鄂豫皖红军主力的发源。
红1军成立后,红军力量强大起来,纵横驰骋大别山区,连战连捷,威震敌胆,成为建立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石。
6月下旬,由鄂豫皖边区特委领导,在光山王家湾,召开鄂豫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
至1930年夏,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红1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总面积15000平方公里,人口百万。
中央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给予重要肯定: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逼武汉和南京,进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重大作用。
6月底,红1军前委为了贯彻“立三”路线,命徐向前率红1师西出平汉路。红1师突袭杨家寨车站,伏击杨平口,奇袭花园镇,奔袭云梦城,连战连捷,缴获作战物资大批,发展红军3000余人,致使敌人控制的平汉路一时陷入瘫痪。
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驻六安潘善斋新编第5旅对皖西的进攻苏区,许继慎则率红2、3师东征皖西作战,攻下流波䃥、麻埠、独山后,连克霍山、英山、罗田三座县城,歼敌4000余人,收复了被敌人占领的苏区,红2、3师由900余人发展到1800余人,皖西苏区向北扩展到霍丘,向南进入英山、罗田、蕲春。
根据长江总动委要求红1军西出平汉线的指示,许继慎不得不结束皖西之战,于7月7日率红2、3师转道向西,与红1师合兵作战。
为了保存皖西红军武装力量,抗击皖西之敌,六安中心县委在燕子河组建了中央独立1师,师长徐百川,3000余人。
红1军转出皖西后,国民党军陈调元部乘机进攻皖西,占领六安、霍山等苏区,当地民团配合匪军大开杀戒,其手段是无奇不用,在鄂豫皖根据地惨无人道地共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红军家属和革命干部、群众,皖西根据地几乎完全丧失。
8月22日,红2师、红3师在大悟县四姑墩与红1师会合。
9月中旬,红1军根据特委的指示,再次西出平汉铁路,攻广水、信阳未克,遂放弃在铁路沿线活动的计划,移师豫南的正阳县陡河镇,就地休整。
10月上旬,根据前委的决定,许继慎、徐向前率红1军克息县,渡淮河,攻克光山、罗山县城,重新向鄂豫边区靠拢。
至10月,红1军已由初建时的2100余人,发展壮大到6000余人。
10月中旬,红1军前委在光山城内召开会议,根据长江动委要求,对全军进行整编。将原3个师合并为2个师,师长分别为刘英和孙永康,取消红3师番号。
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后,于1930年10月18日指示,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划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
11月上旬,长江局巡视员聂鸿钧专程来到罗山县潘新店,向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1军前委传达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纠正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1军决定放弃进攻信阳的计划,立即挥师南下,执行威逼武汉、牵制敌军、配合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任务。南下途中,遇敌夏斗寅部向黄麻地区进犯,于是红1军先后在姚家集、黄安、谢店、新洲打了4仗,痛击敌人,特别是新洲一仗,歼灭敌第二混成旅2个团,使敌大为震惊。武汉行营急忙抽调2个师又2个旅企图南北夹击红军,但红1军巧妙地于12月1日东移罗田但店休整。
为了加强皖西武装力量,扭转该地危机,红1军前委作出了重建第3师决定。
11月中旬,在汤家汇将红1军独立旅及中央独立1师余部合编为红1军第3师,恢复建制,肖方任师长,全师1000余人。
(二)红1军的发展与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
红军的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十分恐慌,着手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11月,蒋介石指令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负责,并以李鸣钟为鄂豫皖3省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调集8个师又3个旅近1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边区实施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入侵根据地的敌军和民团极为凶残,杀害了许多革命干部和群众,到处是尸骨,令人发指。
在关键时刻,11月28日,中央派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曾中生来鄂豫皖根据地组织指挥抗敌。
曾中生立即召集会议,决定组成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曾中生任临时特委书记兼临时军委主席,同时撤销鄂豫皖边特委),统一领导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并以地方武装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阻击敌人,迅速组织红军主力抗击敌人。
在鄂东,曾中生组织红15军、鄂豫边苏区游击队、补充军利用高山密林,采取游击战,打击敌人和反动民团,广大群众坚壁清野,使窜入鄂豫边苏区之敌一夕数惊,疲于奔命,只能困守几个县城和集镇。
曾中生命在但店休整的红1军回调皖西抗敌。
12月6日,许继慎率红1、2师经罗田、滕家堡、松子关、吴店等地进入商南,与红3师会合。12月13日夜,红1军犹如天兵天将,奔袭金家寨。周维炯率红2师将金家寨紧紧围住,激战2个多小时,全歼守敌46师1个营和8大民团,共1000余人。
之后,红1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麻埠、独山、叶家集、苏家埠、韩摆渡、霍山等地顽敌,使沦陷数月的皖西苏区大部收复。
敌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得到报告后,慌忙调集46师、警备2旅,向六霍地区的红军进攻。敌3省边区“绥靖”督办公署李鸣钟也令30师1个旅由商城进占金家寨,新编第25师1个旅进占叶家集,计划组织新的合围。
红1军获悉敌人意图后,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将红军主力集中于麻埠地区,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进占金家寨、叶家集之敌第30师、25师各1个旅却迟疑观望,按兵未动。
12月29日,敌46师为了贪功,分3路向麻埠孤军冒进,中路第138旅第275、276团由苏家埠经独山前进;右路第136旅第271团由韩摆渡经石婆店前进;左路第137旅和警备第2旅1个团由霍山经诸佛庵前进。
针对当时的局势,许继慎与徐向前果断决定: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再及其余、各个击破的战术。遂派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队对付左路之敌3个团,采用游击战方式,拖住敌人,迟滞敌军进军速度,争取时间,配合主力歼敌;由徐向前率红1师1、3团和红2师4团,北出东香火岭,迎击中路之敌2个团,同时调红2师6团自叶家集地区南下石婆店一带,钳制敌右路1个团;许继慎率军部直属队特务营和干部学校的干部战士坐阵麻埠,统一指挥。
12月30日,红1军经过周密部署和激战,在东香火岭歼敌中路军2个团,在西香火岭歼敌右路1个团,活捉敌团长柏心山。
左路之敌见中路已被红军歼灭,立即狼狈回逃霍山县城。
东西香火岭战斗,红1军以4个团兵力,全歼敌46师3个团,溃敌3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此外,还歼灭六安保安总团第二团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一战斗,标志着红1军的作战形式已由过去的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也是打破敌军在皖西“围剿”计划的关键一仗,予敌46师以毁灭性打击。
红1军取得东西香火岭大捷后,接中央军委指示,向西到达长竹园,于1931年1月中旬,与红15军会师。
1月15日在麻城的福田河,两支部队合编为红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全军12500余人,红1军是其主力部队。
红4军成立后,力量更加强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2月初,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在七里坪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此间,中央纠正了之前红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与地方党组织发生横向关系的体制,根据中央指示,红4军由鄂豫皖特委领导。
3月初,红4军主动出击平汉线,在平汉铁路信阳至广水段先后袭占李家寨、柳林车站,逼近信阳,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急调第6、第31、第20路军各1个旅由信阳、罗山南进;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令第31师主力由广水向信阳推进,第34师由孝感沿平汉铁路东侧北进,企图夹击集结于孝感县北部大新店、三里城(今属大悟县)地区待机的红4军。3月8日,红4军侦悉敌34师经小河溪、阳平口、二郎畈孤军进抵双桥镇;敌第6、第31师等部则徘徊于信阳与广水之间。红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当即决定,以第11师1个团留置三里城向北监视,集中第10、第11师主力共5个团,在罗山独立团等地方武装配合下,连夜南下,奔袭双桥镇。9日拂晓,第10、第11师各1个团分别从双桥镇西北和东北发起攻击,突破守军外围阵地,歼其2个连,夺占了部分高地,守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多次反扑,阵地几次易手,战斗十分激烈。10时许,第10师1个团迂回至镇西南罗家湾附近,罗山独立团进抵镇东南小葵山一带,将双桥镇守军四面包围。其附近数十里的群众亦手持土枪、大刀、长矛参战。12时,红4军以预备队2个团投入战斗。周维炯率33团,冲进双桥镇敌指挥中心,一阵猛打,敌指挥顿时失灵、阵势混乱。红4军乘机发起总攻,经7小时战斗,将第34师3个步兵团及1个炮兵营、1个特务连全歼。计俘师长岳维峻以下5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追击炮10门、山炮4门。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叙双桥镇战斗:“他们扑上来,我军反击下去;阵地被敌夺去,又被我夺回,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肉搏格斗,扭成一团。我们的部队真英勇,发挥了近战歼敌的战术特长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干部带头冲锋、肉搏,伤亡再大都不打退堂鼓,红10师师长蔡申熙胳膊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从而使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计划彻底破产。
蒋介石于1931年3月中旬,又开始对鄂豫皖根据地实施第二次“围剿”,命何成浚及李鸣钟,投入12个师、约13万兵力,限“5月完全肃清红军!”。
4月10日,陈调元第46师、警卫第1旅等7个团,首先向皖西根据地发动进攻。为此,曾中生和特委决定:红4军主力出皖西抗击国民党军!
25日,旷继勋指挥红4军主力全歼独山守敌,并消灭了来自麻埠的国民党军援兵一部,毙伤俘敌2000余人,给东进的陈调元以迎头痛击。
陈调元慌忙令46师退守霍山。皖西之危遂解。
然后,曾中生和徐向前采取侧击、骚扰、打敌尾巴等战术,击溃吉鴻昌所指挥的第30、31、33师,以及夏斗寅、肖之楚、葛云龙3个师对鄂豫皖的围剿。
至5月,蒋介石精心组织的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被鄂豫皖苏区军民粉碎。
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根据地全面加强了政权、武装和群团的建设,加快了土地分配和经济、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建设,根据地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4月11日,张国焘等受中共中央委派进入鄂豫皖根据地。
5月12日,张国焘在光山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央鄂豫皖分局,张国焘任书记。
之后,成立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兼任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任副主席。
鄂豫皖分局对红4军进行了调整。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曾中生。
红4军隶属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
自此之后,张国焘控制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领导权,为了独揽大权,利用肃反扩大化,排除异己,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使革命队伍造成巨大损失。
红1军中,多位负责人被张国焘杀害。军长许继慎、政治部主任熊受暄、1师政治委员戴克敏、2师师长周维炯、2师政治委员王培吾、3师师长肖方、3师政治委员姜镜堂、独立旅旅长廖业琪等被张国焘错杀。
《陈昌浩回忆录》中记载,仅1931年9至11月的2个月间,被张国焘杀掉的红军指战员达到2500多人。
10月25日,在麻埠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隶属于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