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战初期促统战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陈伯钧被任命担任120师359旅旅长,政委王震。部队住防洛川。二哥陈笃斋曾就读于绥定(达县)刘存厚军官教育团,任过达县图书馆馆长,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进步人士,他的好友王干青是地下党员,时任四川军阀刘湘的秘书,刘湘派王干青与共产党联络,遂与陈笃斋同行,陈伯钧亲自送二人由洛川骑马去延安,晚上,毛主席宴请王干青和陈笃斋,陈伯钧作陪,席间,毛主席谈古论今,晓以结成统一战线大义,促成和支持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战。
陈笃斋在延安参观学习,一周后,来到洛川,还带回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信中提到“……你那些兄弟(在国民党的)应用好的态度去影响他们,争取他们的转变……”。“你那些兄弟”指的是在川军任上校的四哥陈国宪;在江西任国民党师长的五哥陈国恩,陈伯钧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分别与四哥、五哥写信,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联络感情。陈伯钧的争取工作收到好的效果。四哥、五哥在对日作战中拼杀,相继英勇牺牲。二哥陈笃斋回到家乡后,在河市街上开了一家茶馆,向乡亲们宣传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动员、组织一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进了“抗大”。
五、军事教育铸辉煌
陈伯钧是著名的军事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早在井冈山根据地,宁冈的龙江书院,创立了红军第一所军事学校;延安时期,他曾任“抗大”训练部长,“抗大”二分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元帅把他要到南京,先当南京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后当副院长,代理院长;1962年9月被任命为北京高等军事学院(今国防大学)院长。正因为他从军后有相当长的院校工作经历,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为军队建设特别是军队院校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抗大”,除抓全校训练工作外,他还自己编教材,讲授军史、战史、战略战术、游击战争等课程。在晋察冀创办的“抗大”二分校,前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八路军军政干部,属各分校之首,正如聂(荣瑧)帅给二分校校庆题词所写的“敌后办学的先行,培养人才的基地”。
陈伯钧先后参加 了毛主席主持的哲学研究,为适应抗日战争各地游击战指战员的需要,他撰写了《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经毛主席修改后,发表在延安《解放》杂志上,该文后收入在延安出版的《抗日游击战争之理论实践》一书中。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学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有关专家评价:“从实践中提炼的理论,对指导我军的军事斗争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陈伯钧从小就喜爱读书,在革命战争年代凡是能找到的书,他都利用战斗间隙或工作之余,尽情饱览。从1933年至1950年,他在炮火纷飞,条件艰苦、流动性极大的情况下,坚持写日记,记述了这个时期的亲历亲为,给我党我军留下了早期的革命史料。长征2万5千里路线图就是根据他《日记》绘制的。
“文革”中,陈伯钧遭林彪一伙打击迫害,1967年“五一”节,陈伯钧应邀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毛主席走到他面前,关切的询问:“伯钧哪,听说你病了”,陈伯钧回答:“是的,主席,感谢主席对我的关心”。这次短短的见面是他们相识相交40余年的最后一面。1974年2月,陈伯钧因病逝世,邓小平、徐向前、叶剑英、聂荣瑧等领导同志参加了追悼会,悼念这位一生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坚持真理,乐观向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