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第一村朱坊村
朱坊村中央红色医院旧址群
中央红色医院
朱坊村新貌
中红网江西瑞金2020年4月30日电(刘强)
穿过喧嚣的都市,穿越瓜果飘香的田园,远远看见书写“中国健康第一村朱坊村”的门楼,在骄阳下非常醒目,新修的入村主干道宽敞平坦,一栋栋古宅民居、乡村别墅在百年樟树的掩影下,显得宁静而美丽。驱车十几分钟便能到达距离县城十余华里的叶坪乡朱坊村。朱坊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苏区时期中革军委卫生部、中央红色医院、红军卫生学校、健康报社都设在这个村子里,所以我们也称“健康第一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对苏区红色医院尤感兴趣。我们也经常组织参观朱坊村洋岗下苏区红色医院旧址。很难想象这一排看起来很普通的客家老旧的宗祠和民居,曾经确是中央苏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备,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医院。通过现场走访和查看有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对红色医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听党召唤 瑞金建院
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瑞金成了红色首都,当时的苏维埃红色区域虽有几所红军医疗院所,但都很简陋。相距瑞金70华里的福建汀州福音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办的一所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医技力量雄厚,院长傅连暲支持红军、支持革命,从1927年以来一直为红军指战员治病和培训医护人员。1932年红军攻打漳州胜利后,毛主席在福音医院治病、休养四个余月。一天毛主席对傅院长说:“苏维埃政府要有自己的医院,不要再叫福音医院了,我们把它改成中央红色医院”。傅院长表示同意,当正要着手改编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正调派军队大举进攻闽西,傅院长听从毛主席的建议决定将医院搬迁到红色首都瑞金去,医院的工作人员从医生到护士都愿意到瑞金去。伤员中除了痊愈出院的,剩下的也转移到了瑞金。傅院长把医院里的东西,从仪器到药柜,从床铺到桌椅,不论是医院中的财产还是他个人的东西全部搬走,献给红军医院。中央政府办公厅派傅公侠同志安排了170个运输员,搬了两个星期,才把医院搬到瑞金叶坪朱坊村的洋岗下一朱姓的宗祠和祖居里,傅院长同他的老母、妻儿一起随医院迁到瑞金。1933年春,中央政府任命傅连暲为中央红色医院院长,郭实秋为政委,陈炳辉为医务主任,中央红色医院正式创立。医院成立时有医生5名,护士30名(后来发展到200余人),医院药品较充足,医疗设备完善,不仅有手术器械,还有显微镜、X光机等。医院不但有西医还有中医,第一个中医师是从上海来的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老太太。红军长征后,1935年,杨振德辗转到南昌后被捕,国民党知道她的身份,将她关押在九江反省院三年多,母女再见面时已经是国共合作的1939年了。邓母在重庆和女儿、女婿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也是最温馨的二年时光。
红色医院的成立让红军和当地的老百姓都很高兴,大家奔走相告:我们有了自己的医院啦!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当时还登了一篇文章“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文中说“这次福音医院改为中央红色医院时,他自动捐助一批药品,值上海时价约2000元,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
据当地村民介绍,医院创办后,为解决饮水问题,1933年春,傅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就在改建成医院的杨氏宗祠屋后开挖了一口水井,从此也改变了村民饮用不卫生河塘水的历史。村民介绍说这口井也称红军井,比毛主席当年在沙洲坝开挖的红井还早呢,只是没有宣传,鲜为人知。今天我见那口井还在,井水也很清澈,只是村民大多用上了自来水,那口井仅作为农作物灌溉使用了。
二、攻艰克难 争创一流
据查证,医院成立后,就开始大批接收红军伤病员,第一批接收了八十多人。伤员中,有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被炸伤,弹片留在腹中。负伤后由于医疗条件差,伤口化了脓,抬到医院时,情况很不好,医院特地找了一间相对安静的病房给他住,同时还住着《红色中华》主笔周以栗同志(1934年11月牺牲),对王稼祥的治疗医院采用去脓排毒、抗感染等保守疗法,病情趋于稳定,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由贺诚同志护送去苏联,取出弹片,得以治愈。
伤员中,还有红军第三军团政委蔡树藩同志。在福建宁化与敌人作战时,胳膊受了重伤,伤势很严重,从火线上抬到医院时,痛的脸色发白,经几个月的治疗后重返部队,建国后任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有一天,赤卫队员用担架抬来了红军警卫营长方强同志,他躺在担架上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他在攻打福建上杭的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前胸打进,又从后背钻了出去,伤口离心脏只有几公分远,受伤已经两天了。医院那时不能做开胸手术,只能给方强同志伤口消毒,表皮缝合,外敷草药以防止感染。医院安排董以湘护士昼夜照顾他,并采取增加营养,半卧位静养等辅助治疗方法,经过一个多月精心治疗和护理,方强同志得以痊愈,重返战场,成为战功赫赫的战将,建国后方强同志曾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和傅连璋等同授中将军衔,201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是中将军衔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可以说红色医院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红军医院不但想尽办法给红军伤病员治病,而且尽力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一天夜里,傅连璋院长正在灯下编讲义,准备第二天给红色医务学校的学员上课。这时二十多岁的木匠毛焕章提着马灯慌慌张张地进来,焦急地说:“医生快救救我老婆”。原来他老婆临产,请了个接生婆弄了一天也没接下来,两条人命危在旦夕。傅连璋院长听了,马上拿起药箱赶到毛焕章家,为她的妻子接生,几十分钟后,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女孩降生了,母子平安。全国解放后,傅连璋收到一封信,随信还附了一张12个人的照片,信是毛焕章写的,照片是他的全家福,毛焕章写了很多感谢的话,说是傅院长是他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很难想象一个苏区最大医院的院长晚上会为一个难产的农妇出诊,我们也试图寻找毛焕章的后人,经查询村里的干部及毛姓人氏无果,有些遗憾。按瑞金毛姓分布情况,我分析毛焕章应该是叶坪石园或合龙乡石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