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河南省光山县南部的王家湾召开。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 1 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从而使鄂豫皖 3 省党组织共创整个大别山区域工农武装割据的夙愿成为现实。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红军投人了保卫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夺取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迅猛发展,面积 4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350多万,县革命政权达27个,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国民党政府划鄂豫皖三省边境之六安、霍山、霍邱、固始、商城、麻城县各一部,设立始称立煌的金寨县。金寨县在地域组成上是鄂豫皖三省边区的组合,处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根据党组织立即组建红二十七军、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二十五军离境转移后,以在金寨全军组建的红218团为主体重建了红28军,并在游击战争中发展成立了独创的党政军三位一体的红军便衣队,依托金寨革命根据地艰苦卓越卓绝的坚持与敌人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使革命红旗在根据地始终不倒。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县始终是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活动的中心区域,也是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和金寨籍红军战士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红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25军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全国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