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85周年,今天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成立86周年纪念日。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回顾从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发展成长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光辉历程。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大致经历了甘肃正宁寺村塬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下旬,在正宁寺村塬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李杰夫任主席,张静元、唐贵荣任副主席,下设土地、肃反、财政、粮食4个委员会,8月下旬沦陷)、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耀县兔儿梁成立,金理科(后为秦武山)任特委书记、习仲勋任特委军委书记。1933年4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耀县兔儿梁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兼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1933年底,照金苏区沦陷)和南梁革命根据地几个历史阶段。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蒿咀铺乡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做出了三项重要决策,一是恢复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二是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三是建立南梁、关中、陕北三路游击区。1934年2月25日,中共红四十二师委员会在南梁小河沟召开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新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白天章、牛永清为副主席。1934年5月28日,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陕甘边特委,张秀山(后惠子俊)任书记。成立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边金山任副主席。1934年7月下旬,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领导人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会议,制定了《七月决议》,该文件是以刘志丹为代表的陕甘边党组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陕甘边革命斗争实际问题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1934年11月1日至7日,陕甘边区特委和边区革委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标志着西北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大会选举习仲勋为主席,贾生秀、牛永清为副主席,一致通过了政治、军事、土地、财政、粮食等决议案。同时,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边区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军总指挥。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实现了临时政权到正式政权的转变,标志着不稳固的游击区域已经转变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南梁根据地扩展到东至黄河、西至元城川、北至宁条梁、南至耀县的广大地区,边区政府先后建立了安塞、赤安、肤甘、肤施、西靖边、定边、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华池战区、庆北县苏维埃政府、庆北县革命委员会、合水、陕甘边南区(赤淳、淳耀、赤水、鄜西、鄜甘、中宜、新正、正栒彬、宁县、宁县荏掌)、陕甘边东区(赤川、红泉)等23个县级政权。从1930年刘志丹发动太白起义建立南梁游击队开始,历经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到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县转角镇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26军第二团,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34年11月,发展成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共下辖四个团2000多人,游击队2000多人,赤卫军5000多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实现了临时革命政权向苏维埃政权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南梁革命斗争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各路红军会师陕甘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
在陕北地区,1932年3月开始,在中共陕北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相继建立的几支红军游击队,在安定、清涧、延川、延安等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7月8日,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杨道峁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7月23日,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在南梁阎家洼子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7月28日,陕甘边特委、四十二师党委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阎家洼子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决定,调拨100枝步枪和数百银元支援陕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主力第三团北上陕北,支援陕北根据地进行反“围剿”斗争。至1934年8 月开辟了安(定)延(川)、绥(德)清(涧)、佳(县)吴(堡)、神(木)府(谷)四块根据地。1935年1月25日,在安定县白庙岔,召开了陕北苏区第一次农民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为主席,副主席崔田民、霍维德;1935年1月30日,在安定县白庙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陕北根据地南迄延河流域,北至长城沿线,东临黄河,西抵白云山,建立起了赤源、秀延、横山、清涧、绥德、葭县、米东、米西等16个县级革命政权。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934年底,中央驻北方代表写给中央的信《陕北工作报告》中说:建议中央“建立西北领导机关,派人巡视陕北工作,1935年1月上旬,陕甘边区特委根据中共北方局黄翰的建议,派刘志丹、惠子俊到陕北,与中共陕北特委协商统一两块根据地的领导问题。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安定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刘志丹任西北军委主席,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两支红军及地方武装。同时,决定撤销中共陕北特委,其原来所属之党组织由西北工委直接领导。保留陕甘边特委,在西北工委领导下继续领导陕甘边的党政军民组织。1935年春,蒋介石调集4万余兵力,向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地方游击队、赤卫军和和少先队员及陕甘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安定、延川、延长、安塞、靖边、保安等六座县城,使陕甘边和陕北两根据地连成一片。红色区域已经扩大到东起黄河,西至环江,南到淳耀 ,北迄长城涉及陕甘两省30个县的广大地区(其中包括陕西省25个县,甘肃陇东5个县),总人口超过100万。红军总兵力达5000余人,各路游击队4000余人,装备也得到补充。标志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最后形成,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1935年9月,红25军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红军。9月18日,在中共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的主持下,在延川县永坪镇召开了中共西北工委、中共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红26军、红27军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撤销了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组建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任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改组西北军委、聂洪钧任军委主席。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全军团共8000多人。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属赤安县六区一乡吴起镇。10月30日,党中央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沿洛河川南行,于11月2日到达甘泉。11月3日,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下辖红1军团(即陕甘支队)和红15军团,同时决定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会议还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洛浦、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非战斗单位的同志北上,去瓦窑堡办公,主要解决陕北肃反、扩充红军、筹集粮食。另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安排部署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作为陕甘苏区最高政权机关。博古任办事处主席。同时撤销陕甘晋省,成立陕北省、陕甘省、神府特区、关中特区和三边特区,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直接隶属中共中央管理了。12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前线回到瓦窑堡,听取了对陕北错误肃反的处理意见,并亲切接见了刘志丹。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梁时指出:“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