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地处川东,有好多好耍的地方,比如五峰山的竹海、清河古镇的哈尔街、李家古镇。2019年12月底,我从达州南外抵达大竹,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但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却不是县城的景点、景区,而是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被誉为“川东小延安”的杨通乡大庙寨。
穷乡僻壤杨通乡
“大竹有‘山前山后’的说法,杨通那儿是山后,离县城远,有点落后哟!”一道大竹车站,一位车司机就告诉我说。
原来,大竹车站没有开往杨通的直达班车。去杨通,必须先乘大竹到文星镇,然后再换乘文星镇到杨通场的车。否则,就要从大竹县车队坐到石子的车,到罗家店下,再坐5到10元的摩托车才能到达杨通场。
为了赶时间,我在大竹车站门前花200元雇佣了一辆小车。司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长期跑乡村长途,熟悉当地山区、丘陵的县道、乡道和村道路况。
刚出县城不远处,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县城通往杨通方面的两条大路因改造道路、铺设柏油封闭了。小车司机灵机一动,驾车经牌坊乡、高穴镇走崎岖狭窄的村道,途中还翻越了险峻的“九倒拐”山岭,最后抵达文星镇,再转到了杨通乡。
杨通乡,位于大竹县东南部,距县城51公里,东邻天城镇,北接童家镇,西与文星镇、神合乡接壤,南连石子镇,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
踏入杨通地界,道路两旁干净整洁。4条沥青主路,在场镇纵横交错。据一位老农民说,20多年前,杨通乡不是这样的好面貌。从乡场口到乡政府,整个场镇就一条300米的街道,脏、乱、差,不少被分配来工作的乡干部、中小学老师都想卷铺盖走人。
英雄辈出红土地
杨通乡属于大竹县石子片区,而大庙寨革命遗址位于杨通乡大庙村,距杨通乡场镇500余米。穿过数条街道,经过蜿蜒小道,小车来到了一座小山头下面。路旁的招牌显示,大庙寨革命旧到了。
沿着一条石梯路,我三步并着两步地上了小山丘。一路上阳光温婉明媚,风景优美,道路两旁挺拔茂盛的树木,仿佛用风骨无声地述说先烈的气节。
随着石梯路一路往前,大庙寨革命历史陈列馆映入眼帘。寨墙由沿寨三面的岩石砌置,深沟高垒,寨三面崖高数十丈,壁立千仞,看上去易守难攻。在那里,我看见当地今年新修了一条水泥路上山,10余米高的寨门气势恢宏,青砖黑瓦显得十分古朴。
由于地处偏僻,大庙寨革命遗址显得格外寂静、冷落。如今,杨通场镇条条大路通村入户,当地完成对“徐氏小学”和大庙寨门的修复重建,利用修复重建的“徐氏小学”打造成了大庙寨革命历史陈列馆。二楼一底的陈列馆楼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横幅标语格外醒目。左侧曾遭受过大火焚烧的老建筑墙壁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缅怀革命先烈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我到大庙寨遗址的当天,陈列馆大门紧闭,除了墙上悬挂有“巴山红军学员大竹县分院”、“私立徐氏小学旧址”、“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基地”等牌子外,没有发现看管守护人的姓名、电话。
站在大庙寨遗址前,我不得不望“馆”兴叹。随后,我只能透过窗户扫视了一下三个展厅,看到里面分设《星火燎原——土地革命时期的杨通乡大庙寨》《激情怒吼——抗战时期的杨通乡徐氏小学》《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杨通乡“解放区”》及《丰碑崇敬》四个部分。
大竹县杨通乡是一块革命英雄辈出的土地。从1928年杨通苏维埃的创建,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勇悲壮的武装斗争,这里点燃了大竹的革命火种,孕育了徐氏小学革命教育基地,徐德(中共大竹县委第一任书记)、徐相应、徐永培等众多革命烈士,形成了“徐小”精神。
如今,徐德衣冠冢、徐氏小学旧址、徐相应烈士故居及舍身崖、练兵场、火药槽等革命遗址遗迹,无不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徐氏小学”是川东北地区早期共产主义战士学习、生活、战斗过的12所红色学校之一。2016年,村里利用修复重建的徐小教学楼,打造成大庙寨革命历史陈列馆,基本还原了当时的建筑风貌。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任重道远
杨通乡是川东游击队武装的策源地。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
英雄气魄垂千古,烈士精神励后人。目前,杨通乡正在以打造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为契机,准备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启动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二期工程建设。
杨通苏维埃是四川省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于1928年4月建立。因其诞生时间早,革命影响大,因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亮点。
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中国共产党1927—1934年领导的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形势图》中,在四川省大竹县杨通乡的地理位置上插着一面鲜艳的苏维埃小红旗,也让她理所应当地成为“川东小延安”。
大庙寨遗址由“徐氏小学”旧址、舍身崖、练兵场、火药槽等革命遗址遗迹组成,“求真理、做真人”是至今流淌在杨通人身上的“徐小”精神。
1936年,徐德、徐相应两兄弟在杨通乡创办了私立小学“徐氏小学”,在这里诞生了“徐小”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竹县一批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受过党的影响的进步分子,积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星星之火,影响大竹,乃至四川、重庆等地,也孕育了中共大竹县委第一任书记徐德等11位革命烈士。
这块川东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瞻仰。
在一排凋零、破败的老房子前,矗立着两块宣传展板。其中,一块展板就展出了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的规划蓝图鸟瞰图以及大竹县委书记实地调研的图片。从展板上的文字简介得知,2016年9月,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成功创建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数千名游客前来参观。2019年9月,大竹县作协一行在作协主席甘在林的率领下,冒着阵雨来到“川东小延安”——杨通乡大庙寨,开展红色文化采风活动。
这几年,大竹县一直在想尽办法在大庙寨村修起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分三期对大庙寨进行保护、开发。规划了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核心区)约30亩。下一步计划完善烈士生平事迹墙、徐相应烈士舍生崖、苏维埃政权纪念馆和纪念碑等以及观光产业等配套设施,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
我还了解到,到2020年底,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将建成30亩红色文化旅游区,形成以红色文化展览区为中心、农耕文化体验区和休闲观光区等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餐饮+旅游”产业体系,辐射周边的300余亩的旅游区,打造文星、石子片区旅游驱动极。
杨通之行,“川东小延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笔者。寻访归来,我一直在思考:党史工作者、文史工作者、文艺创作者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度挖掘红色故事,创作红色精品,传承红色精神,做一名红色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