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回访:
杨通苏维埃的创建
1927年夏,大竹驻军与地方团练局发生冲突。1927年8月下旬,徐德、徐永弟等按预约前往邻水县新镇铺帽壳寨(今邻水县新镇乡金盆村)游九川家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大竹县特别支部”,书记徐德。当年9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致函大竹,同意大竹建立特别支部,并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愿庵前来指导。其后将特支改为“中共大竹县委”,仍由徐德任书记。
特支建立后,决定利用驻军与地方团练局矛盾,组织农民暴动建立革命武装。特支随即派出徐德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团练局,利用各种机会鼓动军、团冲突,并择机暴动。这一行动得到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的大力支持,并拟定了《大竹县武装暴动计划》。虽然最终暴动失败,但党组织却得到了飞跃发展。
1928年5月,徐德、徐永弟等在杨通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徐德把区署设在大庙寨,秘密组建革命武装,短短几个月,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徐永弟等走村串户发展农协会员,开展抗粮减租、惩办豪强地主等活动。
1929年2月,国民党大竹县政府县长陈石渠下令逮捕徐德、徐永弟等人,徐德等被迫远走他乡,杨通苏维埃被扼杀在摇篮中。杨通苏维埃因其诞生的时间早、影响大,因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亮点。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中国共产党1927年——1934年领导的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形势图》上,还插着一面四川省大竹县杨通苏维埃的鲜艳小红旗。
以杨通为中心的大竹武装斗争声势浩大,引起国民党大竹专署恐慌,他们加大了对大竹武装斗争的打压,致使这一片“蒋管区的解放区”遭到重创。1940年,中共大竹县委被破坏,徐氏小学停止活动,杨通党组织活动也再次转入低潮。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徐永培、徐相应等回到杨通,利用教书为掩护,积极进行游击斗争的各项准备。1945年秋,徐永培发起成立“五区青年学习研究会”,在杨通、文星等地成立分会,宣扬进步思想,并发起了争夺乡、保政权斗争。他们从教育界突破,教师大部分是原徐小同学。后来,他们又利用地方派系斗争,在杨通乡的反动武装内部打进了自己的同志。
1931年5月以后,中共大竹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但大竹县仍然有一批共产党员和党外进步人士在坚持顽强斗争,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李孝思、蔡新程、刘先慎以及1936年春返回杨通的徐代位等。1936年,徐代位在自己的家乡杨通大庙寨创办了私立徐氏小学。 那时,徐氏小学挂出了“团结、活泼、严肃”的训语,并挂上了毛泽东的肖像。孟克难把延安陕北公学的教学方针搬到徐氏小学,讲抗日救国、游击战术、写抗日标语、演抗日剧目,在杨通和文星等地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大庙村上渐渐燃起了“延安式”革命星火。这所私立小学,成为了大竹县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一支突起异军和播撒革命种子的阵地,书写了绚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