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举世公认的红军统帅和军事家,他的一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闪耀着光辉。然而,毛泽东一生之中却有着传奇的色彩,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毛泽东却不单是靠枪杆子来打碎一个旧世界的,毛泽东似乎天生地不喜欢摸枪,而喜欢握笔。在长征途中,贺子珍为毛泽东特制了一个可以装笔墨纸砚的多层口袋,毛泽东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
毛泽东一生之中与笔结下不解之缘,但是与枪有直接接触的仅有三次。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毛泽东立即投入火热斗争之中,他投笔从戎,参军当兵,过了半年军营生活,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枪。由于辛亥革命失败,觉得在军营中已无事可做,于是毛泽东转而继续求学。自从1921年投身革命后,毛泽东原本就没有想到去摸枪杆子。作为军事家,毛泽东真正像军人那样挎枪,只有一次。那是1928年5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庆祝大会上,兼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的毛泽东,挎起了一把匣子枪,显得很兴奋。他诙谐地地对朱德说:“挎上盒子枪,师长见军长。”但会师仪式后,毛泽东就把盒子枪交给了警卫员,从此,再也没有见他挎过枪了。但是作为军事家,毛泽东真正持枪参战,就有唯一的一次。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井冈山,在下山的途中,毛泽东亲历了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战斗,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亲自持枪参战的战斗。那是1929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在距江西瑞金县城(现为瑞金市)约60里的一个叫做大柏地的地方,当时,红四军被追剿红军的敌军追了一路,来到大柏地。这里山峦起伏,有一条峡谷,中间是通往宁都的路,两边的山被称为关山,长满参天大树。毛泽东在这里布下口袋阵,与敌军展开殊死激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毛泽东提枪亲率警卫排向敌军发起冲锋。鏖战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12日下午,才终于击溃尾追的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俘获敌军团长肖志平和钟桓以下8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大柏地战斗”。
4年后的一天,那就是1933年6月的一天。那天,毛泽东骑着他的大白马从瑞金沙洲坝赶到宁都,参加“查田运动”考察工作。毛泽东从宁都回到瑞金的归程中,突然下起一阵暴雨。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在一个叫大柏地的村镇,毛泽东停了下来。突然,他的目光盯在了村旁一处农舍的墙壁上面。几个被射出的子弹咬出的坑凹,展露在一抹夕阳金光里,格外地刺眼。那逝去了的战争,顿然间撞开毛泽东激动人心的回忆闸门,那是唯一的一次亲自持枪参战的“大柏地战斗”的场景,目睹当年的战斗遗迹,俨然春雷一样的炮声和殊死搏斗的喊杀声融进了群山,战斗场景恍若历历在目。
凭吊昨日硝烟的旧战场,毛泽东怎能不百般感慨。刚过的阵雨似乎洗去了积年的尘污,把昨日的战场冲刷得更加清晰。飞动的彩虹又陡增装点,似乎把眼下的沉闷境遇映照得明艳起来。于是,缘于4年前的一场持枪参战的战斗而起一首诗词在毛泽东激荡的胸中酝酿出来: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烈《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未署名写作时间。1963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署名为“一九三三年夏”。菩萨蛮:词牌名。大柏地:地名,位于江西瑞金县城北60里处。一九三三年夏:这年立夏是公历5月6日,立秋是8月8日。这首词当作于这一时期。按古人做诗的逻辑,凭吊昔日战场,通常借机倾泻自己在现实中的不平境遇,进而归结到辛弃疾笔下的“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惆怅之中。但是,在毛泽东的这首革命诗词中,却找不到古人那种颓废和苍茫感受的痕迹。
毛泽东的词以自然景色的描写开头,用自己的诗心激活了天空的五颜六色,赋予彩虹以生命,这种想象力的丰富,实在是惊人的。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也曾用《菩萨蛮》词牌写过雨后黄昏的景致,那是“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的低调。毛泽东的“雨后复斜阳”虽然化自温词,可接下来的“关山阵阵苍”顿使境界大别。一个写零落的花香,只是孤情绵意;一个写茫茫的山阵,却是沉雄一路。静中有动,精炼细腻,真是入神之笔。下阕写战场旧址和作者的感受。战争留下的弹洞陈迹,依然经过艰苦斗争从激烈炮火中夺取的和平景象,它是胜利的见证。昨日的战争与其说给村落带来了创伤,不如说它破坏了旧的世界,分娩出新的景象,这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是,流血铺洒过的战场旧迹在毛泽东的笔下鲜活明艳起来,江山变得更加妖娆动人。一个“更”字,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乐观和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一种平静而又激动的心境,一种愉快而又昂扬这战斗意志的情绪,从字里行间油然而生。
这首词是把革命斗争和自然景色融成一片的颂词,这是不错的。毛泽东是在凭吊旧战场,但既然是凭吊,总该有些现实情绪的渗透。毛泽东的“郁闷”在何处呢?为了让毛泽东重返前线,当时苏区主持工作的领导之一周恩来说过,毛泽东的兴趣在打仗。但现实中,毛泽东只能靠凭吊旧战场来抒怀。这或许就是一种“郁闷”吧!
这种“郁闷”就是毛泽东的人生三次大落引起的,使毛泽东无法发挥自己领兵打仗的才能。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国,前往苏联访问。16日,火车抵达莫斯科。当天,在克里姆林宫大厅里,两个大国领袖斯大林和毛泽东首次见面。毛泽东却出乎斯大林的意外说道:“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毛泽东的未尽之言,这就是遵义会议以前的毛泽东的艰涩难行之路,以及作为一个成长中无产阶级革命家相忍为党之路。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军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井冈山,创建了赣南和闽西根据地。1930年底到1931年夏接连粉碎了第一第二两次“围剿”,旋于是年秋又粉碎了第三次“围剿”。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瑞金谢家祠堂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正式诞生,毛泽东为主席,从此毛泽东被称为毛主席,这一神圣又亲切的称呼,一直沿用到他去世,直到今天,对他崇敬有加的人民还称呼他为“毛主席”,而不用“毛泽东”。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苏区占了统治地位,在1931年11月初,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召开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赣南会议,毛泽东受到了批评。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县东坝乡小源村召开,史称宁都会议。毛泽东再次受到了排挤和打击。在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调离军事领导岗位,改做政府工作,从此,直到遵义会议之前,再没有让毛泽东回到前方指挥军事。失去兵权的毛泽东心情是晦暗的,瘦了很多,眼窝深陷,长长的头发凌乱地搭在额前。但是丈夫落魄,壮志仍然,这就是毛泽东,一个能忍受打击和冤枉的巨人。1933年2月,毛泽东按照党的组织决定他负责“查田运动”,他又相忍为党,义无反顾地投身工作之中了。1933年夏天,毛泽东到宁都视察“查田运动”工作,在返回瑞金县城路过大柏地时,作者触景生情,回忆4年前的往事,在人生失意之时,欣然命笔地写下了这首情志美的革命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