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活动在山西吕梁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吕梁8月23日电(记者 李川)“这是一座衣冠冢,里面安葬着114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1军7师指战员,这支部队曾隶属于120师序列。因为特殊原因,他们的遗骸无法迁回祖国,所以我们在烈士陵园里筑起一座衣冠冢,就代表着英雄们回家了,让后人有一个祭奠革命先辈的地方……”
站在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前,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深情讲述着一段关于革命先烈悲壮而曲折的故事。
这是一座安葬着英雄们衣物、相片、证件等遗物的衣冠冢,苍松翠柏间,114块镶嵌着红五星的汉白玉石板垒筑起一座圆形穹窿墓冢,庄严而肃穆。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左二),358旅旅长张宗逊上将之子张新侠(右一),山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韩强少将(左一),吕梁军分区司令员周昌盛(右二)共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8月21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活动在山西吕梁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
时任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358旅旅长张宗逊上将之子张新侠、359旅旅长王震上将之子王之、358旅政委李井泉之女李力清、358旅副旅长贺炳炎上将之子贺雷生、358旅旅长彭绍辉上将之子彭志强、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等120师将帅后代、晋绥儿女代表,以及山西省军区、吕梁军分区、吕梁市、兴县等地方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及群众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这是一场时逢抗战胜利74周年的纪念,也是一次跨越70余载的隔空祭奠。
八路军359旅旅长王震上将之子王之(右)、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刘兴安少将(左)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揭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巍巍吕梁山、潺潺蔚汾河。
在抗日战争年代,以兴县为首府的晋绥革命根据地,巍然屹立在黄河东岸、吕梁山麓,成为阻敌西犯、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钢铁长城。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率领着英勇无畏的120师将士,与日本侵略者战斗1万余次,2200多位120师将士牺牲在兴县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纪念活动中,中共兴县县委书记梁志锋致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74年抗日硝烟已散,但中华民族面对强敌时,万众一心、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走好今天的新长征路提供了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学习。”站在烈士陵园里,中共兴县县委书记梁志锋感慨道,今天我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活动,就是为了永远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永远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永远弘扬伟大晋绥精神。
山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韩强少将致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站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共同追忆120师和晋绥军民的光荣业绩,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告慰先辈,让历史教化未来,是山西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韩强少将的深切感受。
“当年八路军指战员奋勇杀敌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他们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他们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这一天,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带着满身战火硝烟,消失在了历史帷幕的后面。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信念无比坚定,他们辛苦播种,却从未参加丰硕的收获,他们是我们这个党、这支军队、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韩强讲道。
原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主任段云之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