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军中年轻有为的一位将领,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位知识分子,深受毛泽东的器重;他长期从事党的领导工作,对党忠诚,实事求是,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和红军的正确路线,与“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就是毛泽东的早期秘书、革命烈士谢维俊。
1929年1月,谢维俊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2月9日,红四军辗转来到瑞金大柏地前村。由于不了解红军,加上当地民团的反动宣传,当地老百姓都跑到山里去了,村子里空空的。战士们面对冷火冷灶,决心与尾随的国民党军拼了。为此,红四前军前委决定利用大柏地有利地形,布置一个“口袋阵”,伏击国民党军。为解决战士们饥肠辘辘的问题,谢维俊向毛泽东建议:借用老百姓的“年货”。最终,红四军大柏地伏击战取得胜利,扭转了下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
1929年底,谢维俊调任红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古田会议后,他调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闽西南特委委员和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闽东特委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等职。1930年11月,红一方面军挥师北进,谢维俊奉命回到部队,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跟随毛泽东转战赣南、闽西。其间,谢维俊很注意调查研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善于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1931年春,谢维俊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6月,谢维俊被任命为中共赣东特委书记兼红军赣东独立师政治委员,领导地方政权建设。8月,中共赣东特委机关从宁都迁驻瑞金。谢维俊来到瑞金后,切身感受到肃反斗争存在扩大化错误倾向。这种倾向既不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又造成干群关系的不和谐。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巡视员霍步青和邓小平、金维映等到瑞金后,谢维俊与他们果断地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为党中央定都瑞金和“一苏大会”的顺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11月1日至5日,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在中央代表团的主持下,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在瑞金叶坪村召开。谢维俊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看法和意见,并反问道:“如果苏区革命工作真像中央所指责的那样,红军能够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吗?”会议结束后,在返回瑞金的途中,邓小平忧心忡忡地对谢维俊说:“会议期间,有人把我与你、毛泽覃、古柏,说成是中央苏区的‘四大金刚’。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谢维俊不以为然地回应:“他们无非是说毛泽东身边有‘四大金刚’。只要坚持真理,杀头我也不怕!”
1932年秋,谢维俊调任江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红军独立师第五师师长。为配合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谢维俊运用毛泽东提出的“十六字诀”等游击战术,率部主动出击,到处袭扰、打击敌人,并乘敌兵力空虚之机,两次攻打崇仁县城,迫使敌人弃城逃跑,扰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接着,他带领部队利用山区优势伏击敌人,配合红一方面军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全部、第五十九师大部,并在白沙战役中,击毙国民党新编第三十七师师长郭炳生,为红一方面军歼敌创造了战机。
1933年3月,临时中央在江西苏区错误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斗争(亦称反对“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进一步强化了“左”倾错误方针在苏区的统治。由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谢维俊为“左”倾错误所不容。在反对“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被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自由主义”等帽子,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和打击。对此,谢维俊进行了辩论,除陈述自己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外,“其余均无可奉告”。“左”倾领导者压而不服,只好把他撤职了事,并让他到宁到附近农村参加“劳动改造”。不久,谢维俊被调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当一名普通办事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