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竭智尽力,日理万机,奋斗终生,写诗的时间也就难免被挤掉了。
周恩来流传下来的一些诗作,大多是在青年时留下的,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白话诗,无不是隽永深醇的上品诗作。
周恩来的早期诗作既非咏花吟草,也非歌山唱水,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或勉友抒怀,或忧国思民。
校长张伯苓称赞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青年周恩来人生从不谙到初识到认定,牢固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奠定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成长为“全党楷模”的基石。《春日偶成》是迄今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作,诗曰:
一、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二、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两首诗发表在1914年10月《敬业》杂志创刊号上,周恩来时年16岁。《敬业》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与一批同学组成的“敬业乐群会”的会刊。此时正值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虽然被推翻,可是,外敌侵凌,内政腐败,军阀横行。周恩来目睹时艰,爱国心切,忧国忧民,见诸言行,并与同学们创立了“敬业乐群会”,此诗发表时正当袁世凯暗害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勾结帝国主义,废各省都督之时。神州大地“烟霾布正浓”,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中,此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
1916年4月敬业》第四期上,又发表了周恩来的《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
(一)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蛰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二)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三) 同侪争疾走,居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张蓬仙是周恩来在南开时的同学好友。1915年11月张蓬仙退学回吉林,别离时,周恩来赠诗三首。全诗似乎写的是学友别离之情,然深蕴周恩来为国为民的冲天志向,一腔爱国热情溢于言表。张蓬仙在1913年秋和周恩来同时考进天津南开学校,是“敬业乐群会”的三个发起人之一,并任会长。周任副会长兼《敬业》主编。他由东北老家去日本后一年,周恩来也去了日本,常有交往。“九·一八”前后,张蓬仙贫病交加,死于北京。
1917年夏,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并东渡日本留学。东渡时,行前,他给同学写下了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岁的周恩来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流颂千古的律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高唱“大江”之歌,出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表达了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求学的豪情壮志。引用了达摩祖师面壁十年的故事和英雄陈天华的故事,这里直指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之事。陈天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著名爱国志士,其诗曾道: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此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