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炎同志葬在南郊的四里山上。”许世友一面回答,一面看着毛泽东凝重的目光。
“我要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自1938年延安一别,让他去赣南接陈毅的部队下山组建新四军,到如今已经14年了。”毛泽东伸出大手,屈指算着:“没想到,那一别竟是永别,这次从北京出发时,我就打算到济南后看望一下祖炎同志的墓。”
第二天,10月27日上午,天高气爽,一辆轿车来到南郊四里山下。毛泽东和许世友从车上下来,并排朝山上走去。
山路蜿蜒,仿佛伟人此刻的心绪。毛泽东与我父亲14年后的会面,竟属两个世界。毛泽东对许世友说:“祖炎同志在我身边工作多年,给我很深很好的印象,他是我党的好干部,理应为他办理庄重的丧事,用以慰藉英灵,并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
毛泽东沉浸在对战友的回忆中,谈到这位跟随多年的秘书,比自己小15岁的忘年“老友”,他的心情非常沉重。
“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而且为人忠诚,品质好,办事认真。他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工作兢兢业业,细致周到地处理每一件交办的事情,每一份往来的文件信件,从未出现过差错。他对我生活上体贴照顾,在工作上起到参谋助手作用。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志团结友爱。我很怀念他。”
坐落在半山腰的烈士陵园,还埋葬着许多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父亲的墓在整个陵园的最高处。墓为穹形圆顶,花岗岩的墓碑上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之墓。
望着前面的墓碑,毛泽东的表情凝重起来,他加快脚步来到墓前,一言不发地望着。良久,毛泽东弯下腰,深鞠一躬。接着,他的大手情不自禁伸向墓碑,轻轻抚摸着镌刻在墓碑上的“黄祖炎”三个大字,深情地说:“祖炎,我来看你了。”不觉间,泪水顺着脸颊慢慢流下。过了一会儿,毛泽东稳定了一下情绪,对许世友和其他同志缓缓地说:“祖炎是个好同志,对党忠诚。为革命,他的家中牺牲了四位亲人。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许多战友在北京逝世后,他都没能亲自去悼别,而对父亲他却不远千里,踏着不平的山路到墓地悼念,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实属罕见。事后,许世友让军区秘书长赵长河向母亲转达了毛泽东的问候和有关扫墓的情况,并亲自向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进行了传达。毛泽东对我父亲的情谊,母亲从小就经常给我们讲起,它时时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克服艰难困苦,不断在党的哺育下成长。
摘选自《党史博览》2008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