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钰将军礼服标准像
2013年4月23日迟浩田上将为陈金钰将军题词。
中红网北京2019年1月2日电(陈松江)1943年10月,延安四周风起云涌。国民党顽固派频繁调动部队,把进攻矛头指向陕甘宁边区,妄图闪击延安,一举吃掉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当时,中共中央令太岳纵队派部队保卫延安。16日,善打硬仗的十六团陈金钰团长奉上级命令率部驰往延安,执行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任务。为执行好新的任务,陈金钰团长专门召集团营干部开会,研究事项,进行充分准备工作。然而十六团正准备启程时,日军又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十六团行动被阻。
日军对太岳的这次大扫荡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冈村宁次亲自出马,调集了日伪军共两万余人,分为三线摆在东起白晋线、西元霍山的百余公里的正面,拟以第一线兵力分路合击,寻找太岳军区主力决战;以第二线兵力“抉剔扫荡”,烧毁村庄,抢掠物资;以第三线兵力分散“清剿”,企图将太岳军区部队一网打尽。他们拟中南向北横扫,迫使太岳军区部队退到黄河边背水应战,尔后再由南向北滚扫回来,以“扫荡”可能突围的部队,这称之为“大滚”。担任“抉剔”及“清剿”的日军则拟每天前进二十公里,后退五公里,这称之为“小滚”。这是日军所谓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
10月初,日军扫荡部队分别从各集结点出动,10月8日,日军第六十二师团主力和西莲寺分别构成了东西封锁线,紧接着日军几个梯队由北向南开始了“铁滚”式滚进。我十六团就在日军滚来滚去中,跳出了日军的封锁圈,进入了临汾东南方向的岗头村。次日黄昏,一股日军追踪而来,陈金钰团长带全团干部战士采取釜底抽薪战术,立即掉头北上转至敌背后,非常隐密地插到了临汾东北,洪洞东南的韩略村附近。
韩略村位于临屯公路临汾至洪洞中间,与两地相距只有二十来里远,且日军在此设置了一个据点。然而,就当时的情形而言,越在敌人眼皮底下敌人越难发觉。我十六团便在这里秘密驻下,准备寻机越过同蒲路。虽然韩略村驻扎着日军,但由于韩略村四周村庄都是抗日游击区,各村政权都由抗日干部掌握,群众基础非常好。老乡们听说八路军来了喜出望外,热情地腾出房子,烧水做饭。把最好的东西拿给指战员们吃,民兵们则主动在村四周站岗放哨,为部队提供敌情动向。
部队刚驻下就在民兵中得到了一条重要军机。日军每天早上总有一两批汽车满载着日军部队或军用物资从村前公路经过,下午再载着从根据地抢劫的物资返回。天天如此,罕有例外。陈金钰团长便想:这里地形条件不错,既利于隐蔽也利于出击,又有可靠的群众掩护和民兵的配合,加上韩略村据点之敌以为左有苏堡、前有古县据点相互支援,十分麻痹,根本就想不到会有八路军部队潜入这里。陈金钰团长准备抓住有利战机,乘敌不意,攻其不备。
为确保战斗顺利进行,23日下午陈金钰团长率部属到韩略村附近选择设伏点。在那里选择到了一条山沟,约摸两里路长,公路穿沟而过,沟两侧是三、四米高的陡壁,附近有土包和废窑洞,既方便潜伏隐蔽,又利于出击歼敌,是个很好的设伏点。我军埋伏在公路两侧,象一个“大口袋”等敌人钻进来。
当天晚上,十六团悄悄进入了预伏阵地。第二天一大早,远处隐约传来了隆隆的汽车声,不一会儿功夫,一辆接一辆接撞而来,车上日军毫无察觉,摇摇晃晃,又说又笑。敌人一共十三辆汽车,等敌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后,我十六团陈金钰团长下达战斗命令。截尾的第六连最先动手,用手榴弹和掷弹筒向日军开火,打烂了最后的那辆汽车,斩断了日军的退路。在前面领头的日军察觉不对劲,回头一看战火已起,如大梦初醒,急速驱车猛冲,想快速向前冲出一条活路;这时,我十六团迎头的第九连用密集的弹雨封锁了口子,如一道牢固的铁门令日军进退无门,日军被我军的枪炮打得团团转,许多日军还来不及举枪便丧命了。
激战间,附近的民兵和群众拿着棍棒、锹镐也赶来加入杀敌阵营。在猛烈的火力攻势下,日军很快死伤大半。剩下的日军队伍已被切成数段,互相得不到支援,只好争先恐后地向车底下钻。战斗仅一个小时便全部结束。从缴获的文件中获知,这一百八十多日军原来是冈村宁次组织的所谓“军官战地观战团”。被歼日军包括少将旅团长一名、大佐连队长六名,其中还有日本天皇的侄子;烧毁汽车十三辆。陈金钰团长率十六团速战速决速撤。该军官战地观战团被歼后,日军恼怒万分,立即从临汾等地出动五百余人马,在六架飞机掩护下扑向韩略村。随后,又把正在安泽、浮山、塔儿山等地进行“清剿”的两千五百余日军统统调过来试图报复。然而,我十六团这时已带着缴获的战利品,越过同蒲路,踏上了去陕甘宁边区的路途。
韩略村一仗,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一次辉煌的胜利,打乱了日军对太岳军区大扫荡的作战部署,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士气;我太岳军区部队则趁势发起反击和追击作战,最后结束了日军“铁滚式”的大规模扫荡。(附:“韩略战斗要图”)
【详见】:《九旬红军老战士陈金钰》(陈金钰将军回忆录)陈金钰著(红旗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2016年12月第三次印刷)
附1:陈金钰将军生平简介(1914 — 2008)
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八军、红十五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班、排、连、营长、师特务营政治委员(团级)。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西征转战,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8月在四川万源保卫战中,率二七四团二营“夜老虎营”奇袭青龙观要隘,为全军反攻打开了突破口,为此红四方面军总部授予全营夜袭“奇功”的奖励称号,为二七四团颁发了“夜袭常胜军”奖旗。参加了长征。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坚持与大部队同行并指挥作战,三越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工作团团长、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游击支队司令,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邯长战役,白晋战役,武沙战役,反九路围攻、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943年10月奉命率十六团保卫延安。途经韩略村附近,伏击歼灭了日本军官战地观战团。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十四旅政委、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旅长、第二纵队四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师长、独立三师师长、独立一六五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保卫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夏季战役—怀德攻坚战、辽沈战役等战役战斗。沈阳解放后,率师承担沈阳卫戍任务。1949年初率部入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零八师(华北军区建制)师长,承担北平城(今北京市)卫戍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7月于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高级系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等亲自视察石家庄步校,对步校正规化建设成果予以肯定。1956年第六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期间,石家庄步校成为全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典范。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在步校演示现场还拍了电影“军校一日”军教片,在全军播映。步校接待了苏联军事顾问团、越南军事代表团的参观访问。1952年至1959年间,步校连续八年代表陆军方队出色地完成了国庆阅兵任务。1960年任陆军第六十九军副军长代军长,主管全军工作。1962年3月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69年9月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兵团职)(正大军区职医疗待遇),主管人民武装工作。1999年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