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珍烈士
丽江
輋港庵又名老母庵
新山义平社
新山义平社
义平社展室
在广东省海丰县城南面五公里处的辽阔原野上,一条清澈的丽江傍依着金龙山,奔腾不息,像巨人的臂膀一样,把新南、池口、新北、新山等十多个自然村落(统称鹿境村)揽入怀抱之中。当地有句谚语曰:“两江(鹿境村前是丽江,村后的黄江是后来命名)绕一龙,不出富翁出英雄”,形容鹿境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鹿境村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相继涌现出吕楚卿(海陆惠紫特委妇委)、蔡素屏(彭湃的夫人)、吕舜阶以及吕楚雄和吕楚琛等英雄儿女。迂回曲折的丽江,潺潺地流淌着,承载着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义平社旧址
大革命时期,鹿境新山村的农会活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在,新山农会旧址修葺完好,焕发出崭新的面貌:人们从农会旧址的侧门迈步进去,是一座拥有一厅两厢的房屋;中间是大厅,其门额上写着的“义平社”赫然入目。大厅里面,墙壁上贴着农会会徽、会旗标志;东侧展柜里,摆放新山村烈士的证章;西侧的展柜里,摆放大革命时期的各种书刊,残破的页面流淌着过去的烽烟岁月。东西两间厢房,则摆放着竹笠蓑衣以及草鞋,还有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尖串匕首,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峥嵘的岁月。
新山农会馆,原是鹿境乡缴交公租和临时存放粮食的会所,曰“义平社”。该社背靠金龙山,面向空旷谷町,大门正面有围墙屏蔽,设左进偏门出入,主体建筑为一进一天井三间布局,建筑面积大约六十平方米。1923年,新山农会筹建初期,吕培其、吕焕标等人利用义平社开展秘密活动,宣传农会的革命思想。彭湃和蔡素屏夫妇曾经两次来到新山村,亲临指导农会的工作。新山村农会成立后,义平社自然成为农会办公的地方。
形势不断发展,农会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跟地主豪绅的斗争中,说话才有底气,才会响当当!1925年5月,大山脚村农民自卫军中队成立,新山村农会会长吕培其慷当以慨,腾出自家房屋,作为该队队部办公地址。其后,该村农军中队长吕培壮按照海丰县农军总部的要求,以大山脚村中心位置的公共空地(老灰町)作为训练场,实施操练。每天拂晓,农军们甩手踢腿,齐步走,向前看,在一阵阵练习刺杀声中逐渐趋近高潮。岁月沧桑,如今,大山脚农民自卫军队部的房屋早已坍塌,剥落的灰沙墙宛然历历在目。其训练场仍保存着约八百平方米的场地,在和煦明媚的阳光下,见证着那段壮怀激烈的日子。
瞧起来并不起眼的一座瓦房,却担负着多重的角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大山脚农民自卫军成立后,义平社又被当作存放武器的仓库。1927年5月,国民党胡谦部队进攻海丰,新山农军赶赴海丰县城参战后,在撤回家乡的途中,被暗探尾随盯梢。不久,噩梦随之而来。敌人突袭新山村,顿时,枪炮大作,鸡飞狗跳。村里的农军随手操起长矛大刀,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许多农军队员躺倒在血泊里,殷红的鲜血流淌出惨不忍睹的图案。丧尽天良的敌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叫嚣着“扫把也要挨过三刀”。撤退时,敌人还把捕获的十二名村民,连拉带搡,脚踹枪托揍,押解他们到海丰县城,残忍地杀害了。
烈士们走了,但是,他们的鲜血并不会白白地流淌。人们迄今仍记住他们牺牲时的英雄壮举,永远铭刻在心中。新山村里出现了许多革命烈士,当中有不少无名英雄则湮灭在时光的长河里,总有值得纪念的烈士,他们分别是:
吕焕标(1901—1928) 鹿境新山(大山脚)人。1925年参加农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任中共海丰县委第一区区委秘书。1928年被捕牺牲。 吕祖贻(1907-1928) 鹿境新山(大山脚)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任青年团海丰县委第一区委书记、中共海丰县委第一区委执行委员。1928年在战斗中牺牲。 吕培其(1890-1928) 鹿境新山(大山脚)人。1923年参加农会,任大山脚村农会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桥东社牺牲。 吕铭珍(1901-1928) 鹿境新山(大山脚)人。1923年参加农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共海丰县委第一区委秘书。1928年在战斗中牺牲。 吕明(1912-1945) 鹿境新山(大山脚)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大山脚村财粮委员,秘密为革命根据地征粮。194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捕获牺牲。具体细节是,吕明和游击队交通站站长吕鸣山(表面上是鹿南太阴娘庙祝)等抗日救乡大队的成员在鹿境蔡氏祠堂开会,遭到国民党的突袭,吕明和吕鸣山等人撤退到鹿山大宫,再撤往池口村,当他们泅渡丽江时,壮烈牺牲了。
凝视着新山农会馆展柜里两枚鲜红的印章,一枚是“东江”,为大山脚村交通站代号印鉴;另一枚是“吕明”的私章。每当征粮汇总后,吕明填单,盖上两枚印章,由田寮村林招等人,通过丽江船运,溯流而上,运送埔仔峒、朝面山等革命根据地,接济赤卫队和红军,支援游击区的军民继续战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隐蔽战线的著名人士柯麟,把在香港筹措的医疗和医药等器材,漂洋过海,来到新山水路秘密交通运输站,存进义平社、輋港等仓库里。然后,吕明等人负责联系船只,把医疗器材和医药食品等货物,运往朝面山、中洞,通过河源转送到江西苏区等地,支援革命战争,为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趁着乡村振兴战略之东风,新山村以讲好红色故事为主轴,修整了社前广场、社后花园,农会旧址以及农军训练场旧址等等,同时把烈士人物简介、革命物品都展览出来,纷纷亮相,形成一个革命史迹齐全、氛围浓厚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水上交通运输站
农民运动初期,彭湃在发动农民加入农会时,时刻惦挂着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决心创办农民药房,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1922年的一天,在海城大街27号门牌,在吕楚雄医生开办的宏仁西药店里,彭湃与吕楚雄医生面对面地交谈着,从农会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到他们就医难,就医苦的窘境,他们推心置腹,谈话甚欢。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热血青年的吕楚雄,与彭湃的志趣相投,信仰一致,他们都是为了贫困农民谋幸福。
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在惠州农民联合会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广东省农会下面设立十个部,其中卫生部的部长是吕楚雄,部员刘恩泉。究其实,卫生部长吕楚雄与曾任平民医院院长的吕楚琛,后任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卫生队长,都是鹿境鹿南人。而且,吕楚雄和吕楚琛俩都是同胞兄弟,一起为贫苦大众治病,积极参加彭湃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吕楚雄和吕楚琛兄弟俩遭罹迫害和通缉。吕楚雄不得不停办了农民药房,离开海丰,举家逃难,到惠东盐州铁冲谋生;胞弟吕楚琛全家遭遇同样的命运,赶紧避难,逃到广州后,开办诊所。解放之后,吕楚琛他们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贡献绵薄的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形势的发展,海丰农民运动有了迅猛的发展壮大,至1922年12月底,海丰县就有鹿境、赤山、守望、守望分会、银溪、西河、北笏、罗山、青湖、平岗、汀洲、雷峰、联峰等十二个约成立十三个农会,总共98乡2760户16590人,建立全县总农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3年元旦,各区农会代表60多人,受全县二万多会员的委托,在海城龙山天后宫成立海丰总农会,管辖人口超过10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927年5月,海丰农民武装发动第一次起义,成立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选举吕舜阶、吴振民、郑志云、李谷珍、林铁史、杨其珊、陈舜仪、彭助、郑沛霖、卓鲁香为委员。宣布取消苛捐杂税、豁免追征旧粮、救济贫苦民众,镇压反革命等政纲。这是革命民众接受政权的先声,在革命史上很有光荣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