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上午09:30,北京市西城区供电开发有限公司大会议室中,由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双槐里社区主办、太行人民抗战研究院具体承办的“家风.家国系列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项目”正式启动。首次开题之讲,我们隆重邀请了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老师。本次课程的主题是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由双槐里社区书记郭宏伟同志主持,近百名社区党员共同开启了这场特殊的党课。
陈老师是八路军研究会青年部部长,也是“家风·家国”讲师团成员之一。他从一张发黄的入党誓词开始,带领在场的党员干部共同追寻前辈的足迹,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永恒的魅力。随后,通过陈老师寻找的父亲留下的财富,我们一起聆听了开国将军的故事。
陈老师说:“工程兵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兵种,我家三代工兵,爷爷曾是工兵管带。建国后,父亲陈士榘出任了首任工程兵司令,父亲不仅自己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将他的后半辈献给了工程兵建设,而且还把当时只有16岁的我也送到了工程兵部队,让我到最基层的施工部队去从事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当时,没有搅拌机,只能跳进泥浆池里,手工搅拌,还要挑着上百斤的扁担送到工地。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水泥、白灰又脏又累。开始,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吃不消感到很不理解,就跟父亲申请换个兵种,老爷子就跟我讲我们的家族史,还说:‘我们已经是祖上两代工兵,你老子能干工兵,你不干工兵谁干工兵?农民的儿子能当工兵,我的儿子也能当工兵!’”
一张图片,陈人康老师把现场的学员带到了1970年初。陈老师说:当时云南曲江7.4级地震,震中距部队驻地仅45公里,部队奉命抗震救灾,我和战友在震区没日没夜连续干了半个月,在废墟中徒手挖逝去的人,手磨破了流着血继续挖,几层口罩都挡不住气味的弥漫,嗅觉、视觉生理上受到的强烈刺激,根本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我牢记着父亲的嘱托,我是司令员的儿子,全部队都在看着我,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绝不能给父亲丢脸不能给红军后代丢脸。
陈人康老师长吸了一口气,继续说: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整整失踪了6年。长大以后,我才慢慢知道了父亲失踪的秘密。从1958年4月父亲受命开始到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父亲亲率十万官兵在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生活了6年之久。1995年,父亲86岁了,他几次复发心梗,身上已经出现浮肿。生日前夕,大家预感,这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生日,战友老部下准备给他祝个寿,也已经得到了军委领导同意,但他生气地说:“我陈士榘什么时候这样搞过?不要因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党历来有纪律,不能用公款请客吃饭,我一辈子都是这样遵守的。”
将军和陈人康老师所言所行都深深地震撼着在场的听众,让大家的灵魂得到净化和洗礼。老一辈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小家和子女服务,我辈唯有继承发扬父辈艰苦奋斗的权利,而没有享受滥用的资格。
郭宏伟书记激情澎湃地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起历史责任,继承前辈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发扬光荣传统而努力工作!”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