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中华魂红军长征寻访团从兰州驱车出发,来到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是红军长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坐标点,它不仅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更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了解到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进而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
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红军相继北上。
1936年,国民党为了消除红军的影响,将哈达铺改名为“白龙镇”。1949年解放之后,为保护红军长征经过的历史地名,“哈达铺”又恢复了原名。
我们来到了由胡耀邦题写馆名的“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
左起:朱宏佑、罗解难、胡山、陈海风、杨苗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1978年开始筹建,1985年10月正式建馆。走进纪念馆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厅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等五位领导人的塑像。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哈达铺驻扎了7天,第一次从报纸上得知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宝贵信息。
曹德连《长征途中》回忆到哈达铺搜集报纸
中央红军从《大公报》上,得知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消息
1935年9月22日下午,在哈达铺关帝庙内召开了团以上的军事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做了形势和整编问题的报告,宣布了陕甘支队的建制,即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副主任、杨至诚任后方勤务部长,罗瑞卿任政治保卫局局长。下设三个纵队,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林彪兼司令员,聂荣臻任政委。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由彭德怀兼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第三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全支队约八千人。
我们在纪念馆模拟当年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的关帝庙场景留念。
在模拟会场聆听毛泽东的重要报告
哈达铺在1935年9月至1936年先后支援红一、二、四方面军物资统计为:食盐3.5万斤,粮食28万斤,食用油0.68万斤,骡马1585匹,柴草23万斤,担架5200副,中草药9600剂,猪羊鸡4650头,蔬菜7600斤,豆类39万斤,布鞋5.2万双。经过长途跋涉的红军指战员,在这里得到补给,体力和战斗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增强。物丰民富的哈达铺,是名副其实的红军长征“加油站”。
展板图文表明哈达铺是个物丰民富之地
红军队伍在哈达铺老街受到民众欢迎
展馆第三部分“长征精神代代传”,向我们展示了经过峥嵘岁月、苦难辉煌、再次来到哈达铺的亲历者们,展出了百位将领留下的墨宝。
纪念馆广场北侧建有一座由先后到过哈达铺的一、二、四方面军的三面军旗所组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在长征纪念碑的东西两角还分别塑有“领袖指引陕北”和“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大型雕塑。真是无处不彰显着革命领袖与红军将士的光辉风采。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哈达铺老街。这条200多米长的老街上,由近百家保留清末民初历史原貌的店铺组成,路面平均宽度5.6米。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就坐落在这里。8处著名的革命遗址是: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哈达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
哈达铺老街街口
1935年9月22日上午,由张闻天主持,在哈达铺驻地“义和昌”药铺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会上分析了形势,讨论了部队组织和干部问题,通过了陕甘支队的整编方案,做出了向陕北进军、落脚陕北的重大决策。
在哈达铺老街有两间铺面房,上面写着“邮政代办所”。为什么这样偏僻的小镇,竟然设有邮局呢?原来,在此地盛产药材,那时云集此地的药商,希望通过报纸掌握时事和市场行情,于是政府在此特设了这家邮局。在这间陈旧阴暗、只有小小几平方米的木结构老房子里,当时的商人可以阅读到《大公报》、《晋阳日报》等五六份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