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上午9:30,北京军区原政委、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华上将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刘振华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刘振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11日7时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刘振华同志192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今泰安市)大汶口镇东大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革命思潮的影响,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刘振华同志历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警卫连战士、排政治员、连政治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2营政治教导员,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9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1940年8月,在攻打莱芜寨里战斗中,刘振华同志率领“钢八连”突击队,为全营打开前进道路,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100多个日军和全部伪军。由于多次出色指挥战斗,刘振华同志被誉为“能打仗的政工干部”。在一次反扫荡中,山东纵队第1旅副旅长廖容标亲临指挥,大部队突围后,留在村中坚持指挥的廖副旅长腿部中弹,鲜血直流。这时敌人的合围圈越来越小,在此危急关头,刘振华同志一面指挥2营抗击敌人,一面吩咐副营长胡念筠背着廖副旅长冲出村庄,且战且走5公里,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击。
解放战争时期,刘振华同志历任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营副政治委员,东满人民自卫军直属第1支队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宽甸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辽宁军区保安第3旅副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20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贛战役、衡宝战役、进军广西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1947年5月,刘振华同志在第20团9连深入开展了“吐苦水、算苦账、挖苦根”诉苦教育试点,增强了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和纪律观念,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就是闻名全军的“诉苦教育第一课”。这个教育经验被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充分肯定,在东北部队全面推广,后来被毛主席称为“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10月,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3纵队参加了夺取锦州的战斗,第7师担负突击任务。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和参谋长苟在松率领第19团突击队,仅用15分钟就在城北撕开了突破口登城成功。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胜利解放锦州。接着奉命东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辽沈战役刚结束,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3纵队又奉命挥师入关,投入平津战役,参加了包围北平和攻占南苑机场的战斗。1949年2月3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式。3月月11日,刘振华同志所在师改为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
新中国成立后,刘振华同志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120师师长,118师师长,第40军副军长、参谋长、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1950年4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奉命解放海南岛。第40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总攻战斗。在总攻前,第15兵团决定先派2个营、后出2个加强团的兵力,分批潜渡海南岛,以改变岛上的敌我态势,然后里应外合,接应主力大规模渡海强行登陆。3月26日,时任第118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指挥加强团潜渡,很快夺取了滩头阵地,并在玉包港附近,收拢了3个营50多艘船的兵力,向五指山挺进,与琼崖纵队会师。4月15日,第15兵团向海南岛发起总攻,第40、41军相继登陆成功。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118师首批开赴朝鲜。1950年10月25日,第118师在温井以西布下了口袋阵,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志愿军勇士们奋不顾身扑向敌人,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充当美军“开路先锋”的李承晚军第6师2团3营和1个炮兵中队。当晚又与兄弟部队歼敌一部,攻占温井,从而揭开了伟大的抗美接朝战争的序幕。第118师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后来,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把1950年10月25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第118师作为第40军的主力,在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每次都是打先锋。刘振华同志曾3次率部打过“三八线”,围歼李承晚军第8师于横城。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刘振华任第118师副师长,后被任命为中朝联军游击支队支队长,率领游击支队进入翁津半岛,肃清了该岛上的全部土匪。刘振华同志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70年11月,刘振华同志被任命为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大使。刘振华同志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一面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一面抓好使馆内部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外事纪律,严格请示报告。使馆一直保持着团结、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大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努力完成中央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1976年6月,刘振华同志离任回国,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和外交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外交部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他勤勤恳恳,勇于负责,大抓思想工作、干部管理和机关作风改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979年1月,刘振华同志重新回到军队工作,先后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刘振华同志注重做好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贯注到基层连队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为提高部队千部、战士的科学文化知识,沈阳军区在全军率先创办了现代管理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现代管理人才。1986年,刘振华同志指导兴办吉林白城市边海防干部子女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决了军区边海防干部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多年来,这所学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87年11月,刘振华同志调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他深入基层,广泛接触干部战士,狠抓部队的薄弱环节,重点抓了各级领导机关的作风问题。在北京军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他在肯定军区取得的12条经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条建议,对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基层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他不仅提要求,还率先垂范。1988年春节,他来到北京卫戍区连队,和干部战士谈心,检查连队营房、食堂、厕所和内务卫生,晚上冒着严寒到执勤点查哨,除夕夜下伙房帮厨,为北京军区机关干部做出了榜样。1988年4月,他千里迢迢奔赴云南边疆的老山前线,代表北京军区党委和首长看望参加轮战的部队。他还亲自给军区师旅以上干部宣讲“老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他的积极倡议和亲自领导下,北京军区深入开展了“老山精神”教育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部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