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12月,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月份。这个月的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以经济建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大幕。当年我正上小学五年级,对时政有些印象,除了记得十一届三中全会,我还记住了一个人名:陶铸。
能记住陶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1978年12月中旬,我从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了陶斯亮所写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怀念亲人的文章;二是在1978年12月下旬一期的《人民日报》上,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中共中央在北京为彭德怀、陶铸举行追悼大会,为这两位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恢复名誉。
后来我上了中学,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松树的风格》,这篇课文和作者陶铸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以后我参加了工作,闲暇时读过一些关于陶铸的文章,感觉陶铸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陶铸给我的印象,是坚持真理、敢于斗争,无私无畏、威武不屈,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是不惟上、不惟利,只惟实、只惟民,他有着坚定理想信念,他是松树风格的最好写照。文如其人,陶铸之所以能够写出《松树的风格》这样的美文,正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具有松树风格的党的高级干部,他是一位松树风格的践行者。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在《松树的风格》一文中,陶铸以饱含激情的笔墨热情讴歌松树的强盛生命力。其实,陶铸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陶铸于1908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陶铸随叶挺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受党组织派遣,陶铸到福建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陶铸到漳州主持重建中共闽南特委;1932年,陶铸调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1933年5月,陶铸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他在狱中组织建立秘密支部,团结难友,同敌人展开英勇斗争。1939年6月,陶铸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代理政委,在鄂中敌后树起新四军的抗日旗帜。解放战争中,陶铸历任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和辽西、辽吉、辽北省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陶铸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1965年1月,陶铸任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5月后,陶铸相继担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兼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等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后来身陷“文革”的政治乱局,陶铸坚持原则、刚正不阿、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协助周恩来总理苦撑危局,以减轻“文化大革命”对党和国家的冲击和影响。即使后来遭到江青、陈伯达等人的无端迫害和打击,陶铸依然无所畏惧、坚持斗争。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松树的风格》中的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陶铸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而百折不回。1966年8月,陶铸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列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的第四号人物。或许是“直道不容于时”,在“文革”那种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环境中,性格直率、敢于“放炮”的陶铸,不可避免地与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江青、陈伯达等人产生剧烈冲突。在“文革”期间召开的一次会上,忍无可忍的陶铸对江青说:“你干涉得太多了!管得太宽了!你什么事情都要干涉!”对炙手可热的“文革”旗手说出如此重话,无疑是在摸老虎的屁股,江青当时就跳起来大哭大闹,说自己这一辈子还没有受过如此大的气,说陶铸在欺负她、镇压她。1967年1月,没有经过党的任何会议讨论,也没有下发任何文件,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一下子成了“中国最大的保皇派”,成为排在刘少奇、邓小平之后的第三号“走资派”,最后靠边站了,并遭到残酷迫害。1968年8月,江青等人在天安门召开百万群众参加的“批斗刘、邓、陶大会”,一群彪形大汉将陶铸押到会场,几个打手按住其脑袋让他低头认罪,批斗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虽身处逆境、受到迫害,但铮铮硬骨的陶铸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态度,挺直腰杆与乱党奸佞斗争到底。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这一段话,陶铸是在告诫人们,共产党人要像松树那样无私奉献,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奉献。“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陶铸就是这样一位心里装着党、祖国和人民,永远充满激情、忘我工作,富于开拓精神的共产党人,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实践“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奉献精神。曾经的同事都说,陶铸一贯求真务实、不尚空谈。在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期间,陶铸每年都要抽出三四个月的时间,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每次到基层,总要“约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请客,不准送礼。下乡蹲点,他都是轻车简从,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特别反对摆阔气、讲排场,坚决反对假公济私。陶铸常说:“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正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极端深厚的感情,陶铸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办实事,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