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胜利。教材上都说是毛主席领导指挥的,实际是毛主席和朱德共同领导指挥的。作为红军总司令,主要军事主官,朱德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是不可能不参与的。第四次反“围剿”,因为取消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被说成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取得胜利的。实际上呢?是在朱德的指挥下取得的胜利。当时的错误路线命令红军要猛打硬拼强攻南丰城,朱德感觉不能硬拼,从实际出发,把强攻改为佯攻。他把部队拉出,实施退却转到南丰以西,诱敌深入苏区。又分别在黄陂、草台打了伏击,歼灭国民党两个师。当红军伏击十九路军时,遭到顽强抵抗,发现肯不下这块骨头就果断把部队撤了下来,保证了部队少受损失。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完全是朱德同志领导的,这是历史本来面目,是我们应该说清楚的。毛主席在1929年4月5日以前委至中央的信中,第一次完整地以文字形式总结了“十六字令”,是代表前委的总结,但并不能表示这一战术原则就完全是毛泽东提出的。比较合适的提法应该是毛泽东和朱德共同提出的。
五、高风亮节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当时朱德带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的农军在一万人以上,毛率的秋收起义及袁、王部队不到二千,那么谁来担任领导问题,照一般的人来看,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朱德提出毛任党代表、军委书记。毛当时进行了推却,原因一是周鲁传达被开除党籍;二是会师后朱带来的部队更多。朱德说:“周鲁乱传圣旨,你拒绝打长沙,撤的是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你还是中央委员呀,既然你是中央委员,这个党代表、军委书记当然非你莫属。至于凭人的多少来确定领导权,那是军阀的作风,但现在是共产党员,就是应该服从党的领导。”朱德的一席话使大家心悦诚服,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朱德的态度和张国涛形成鲜明的对照。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涛带领的四方面军没有受到多少损失,与中央红军比起来兵强马壮,装备也好,居然个人野心膨涨,要当红军总政委、想当主席,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井冈山会师推选领导一事,充分反映了朱德同志的思想品德。可是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却组织对80高龄的朱德同志的一些民主提法、个人意见作为个人野心来批判,实在是不应该有的。现在看来也许是那些为了自己过关,害怕被带上“赫鲁晓夫”的帽子,而把忠厚、正值、老实的朱德同志推出来,结果是都没有逃脱倒霉的厄运。
从井冈山会师以后到建立新中国,朱德同志始终是我党的与毛泽东并肩的主要领导。五十年代开始,朱德同志的位置逐步后移,他根本不计较。五十年代后期到“文革”中,我党发生了一系列的“左”倾思想的影响,但朱德同志从来都是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历史实践证明,他都是正确的。由于朱德同志的为人谦虚、谨慎,他的“功与过”被掩饰了。可是在湘南起义中朱德对中国革命的这几点贡献,一目了然,无人能否认。因为当时他是核心领导,别人是不可能分功的。除非我们淡化这一段历史,淡化朱德的贡献。实质上,这段历史一直被淡化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湘南起义?又有多少人知道湘南起义的伟大意义?又有多少人知道朱德在湘南起义中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呢?现在是我们应该正名的时候了。
对于朱德同志,我们应该给予真正的认识和评价,就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评价朱德:“功劳大于山,品德高于天,度量宽如海,意志比钢坚。”
(作者郑南东,系开国少将郑晓峰之子,朱文科协助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