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饮水思源——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暨视察大名县52周年座谈会(组图)
2018-03-07 16:51:09
作者:王培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66年周总理来大名视察指导打井现场

1966年周总理同大名人民群众在一起

1966年总理来大名下榻处旧址

2018年3月5日大名各界纪念总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大名县委书记致欢迎词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党总支书记于振祥同志发言

在大名县杨桥镇前桑圈村追寻总理足迹(左二起于振祥、周秉宜)

在当年总理下榻的招待所旧址左起:王春江、周秉宜、李莉莉

周秉宜女士给大家讲述在总理身边人员的教导事例

周秉宜女士题词

周秉宜女士同大名县杨桥镇群众亲切交谈

周秉宜一行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周秉宜一行在座谈会现场

周总理1966年为大名题词

    中红网河北邯郸2018年3月7日电(王培杰)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3月4日,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女士到大名县寻访52年前周总理视察大名抗旱工作的足迹。一行人冒雨来到总理52年前指导抗旱工作的前桑圈村。

    3月5日,大名县社会各界举行“饮水思源——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暨视察大名县52周年座谈会”,会议在中共大名县委会议室举行。邯郸学院大名分院、中共大名县委、大名县政协、大名县人大等有关领导以及社会各界50多人参加座谈会。

    周秉宜女士,二炮原副司令李懋之将军的女儿、延安联谊会副主席李莉莉女士,直隶七师七班校友中纪委原副书记王从吾的孙子、北京国魂咨询中心主任王春江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1966年4月3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大名视察灾情,一到县城就直奔旱情较重的杨桥镇前桑圈村,在大队部听取工作汇报、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并步行到田间视察小麦生长和打井情况。视察完毕随即返回县城,连夜听取了大名县关于打井抗旱工作的情况汇报,直至深夜。第二天周总理离开了大名。

    座谈会首先由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致欢迎词。房书记叙述了1966年总理视察大名的情况,总理在离开大名县时提出对大名县的期盼和祝福:大名府一定要翻身的!房书记汇报了大名县在50多年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善,大名县没有辜负总理对大名县人民的期望。大名县党史办刘伍安主任回忆了周总理来时的一些细节,以后一定要整理和深挖相关红色的基因文化史料。大名县府城文旅公司总经理杨达介绍了修复整理周总理住宿纪念遗址的过程。杨桥镇前桑圈村党支部书记鉴子田、杨桥镇党委书记郑翠萍提到了总理1966年对前桑圈视察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是永久的,正是由于时刻铭记总理的嘱托和期盼,总理的精神一直激励感染着大家,总理的精神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广大人民一直勤奋努力生产劳作才过上了今天幸福的生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总理!村民鉴西焕回忆了1966年总理亲临现场视察时的情景,他的讲述更使大家如身临其境。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党总支书记于振祥同志做了发言,由于和周秉宜一行认识,这两天是全程陪同,于书记首先讲了一个小细节:

    在今天早上,宾馆里见到周秉宜女士一行在房间里要喝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大瓶纯净水,她们说不要打开,打开我们也喝不完,就喝小瓶子里的水吧,当看到小瓶子的水不是免费的,就接了自来水加热。从这点小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伟人勤俭节约良好家风的传承。

    今天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3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到:“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我认为总书记这句话讲到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坎上,每当提起“周恩来”这个名字不仅温暖、自豪,而且十分的亲切,让人从心底升起一股暖流,心情激动,心生敬佩,热泪盈眶。他一生真真正正为劳苦大众奔波忙碌,为这个国家、为全国人民舍生忘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自强抛头颅洒热血。他一生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追求世界和平奔走呼吁,生死不顾,所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被中国人民深刻铭记、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所讲的六个杰出楷模: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对他卓越功绩和崇高品格的高度概括。

    周总理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将与日月同辉光照后人,受世代敬仰!

    周总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灿烂的丰碑!

    我们学校直隶七师创建于1923年,1926年建立中共党团组织,为直南、豫北、鲁西一带党组织的建立和党员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学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王从吾、平杰三、刘汉生、郭献瑞等40多人成为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有裴志耕、铁瑛、李大磊等5人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

    七师作为直南革命策源地,众多学子和老师一直视七师为革命圣地。学子们经历了战争烽火和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的各条战线上为祖国作出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更加怀念在大名七师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他们纷纷来到母校,以示怀念。特别近年来,来访者有共和国的部长,大军区司令、政委,担任过省委书记、省长、厅长、局长的各级领导,还有文化艺术界名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生产标兵等。

    中纪委原副书记、中顾委委员王从吾是原七师七班学生,曾四次回访母校。尤其是在1993年王老同在北京的其他校友刘汉三、平杰三、裴志耕、刘镜西召开座谈会,并给学校领导写信,谈“七师纪念馆”扩展和70年校庆问题。7月1日,王老同平杰三、裴志耕、刘汉生、联名给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写信,提出庆祝建校70周年问题。时任省长叶连松,常务副省长陈立友作出了批示。

    正是各级领导与校友的关心、关怀才有学校今天的发展,同时各级领导的关心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动力,也促使我们认识到要更好的把七师这所红色学校办好。今后,我们全校师生决心以周总理为榜样,认真学习总理勤政为民维护大局,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和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七师的优良革命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发展壮大,为国家的教育做出贡献。

    周秉宜女士回忆了在总理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于生活在总理的身边,总理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出去以后不要说和总理的关系,什么时候也不能说,即便是说有关系就说是一个姓的,但是关系是很远,避免周边的人给总理周边的人给以特殊的照顾。总理对身边的孩子,不是看做孩子而是把孩子们看做一个“小八路”,“小八路”就要遵守纪律,总理住的地方西花厅是办公的地方,不能看做是一个“家庭”,孩子们是不能打闹说笑的。总理的办公室是严肃安静的地方,家人是禁止进去的,非工作人员是禁止进入。外来的人员进入也很少,不批准是不能进入办公室的。对身边的人有严格的“不该看的不能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能说。”伯母对家里孩子们更是严格要求,即便是秘书的办公室也不能进去。

    总理教导身边的孩子们,要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追求名利,做一个普通的人。周秉宜女士说:我们这次来你们对我们特殊关照,我就感到不好意思,总理教导我们不能搞特殊。(这一点从周秉宜女士的交谈中可以体会到,提到邓颖超时就称“伯母”,交谈中从不说“伯父”,总是说“总理”。)伯母说过:“你们的伯父是国家的总理,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周家服务的”。当时是孩子不理解这种说法,现在理解了,总理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周秉宜女士谈到:上小学时候,有一次老家有一个人来找总理要求安排一个工作,按辈分是总理的叔叔辈,这个人年龄三四十岁,但总理很注重传统孝道文化,让这个叔叔做到大沙发正当中的位置。然后对这个叔叔说:“找工作应该去当地去找,在北京不能帮助他找工作。他这个总理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这个人走了以后,总理就召集和他同辈的家长们开了家庭会议:在教育孩子时候,应该让孩子们树立自立的观念,不能依靠别人。上高中时,周秉宜生病扁桃体发炎比较严重,需要住院。从看病、住院、出院,都没让总理和伯母找人给自己找熟人帮忙。伯母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在秉宜父母面前提出表扬,表扬孩子时也不当着孩子的面表扬,怕孩子骄傲。在西花厅生活的日子,孩子们都是去大食堂吃饭,不认识字的小孩子也要去食堂自己打饭,不认识字可以问问叔叔阿姨们,问清楚后才打饭。上大学时,有一次回家,伯母清楚回家还没有吃饭,就让她出去买个烧饼充饥,没有吃饭也不动用后厨来做饭。总理和伯母经常说,身边的司机叔叔、医生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大家是平等地位,他们的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在总理身边所受到的教育,是所有的孩子们终身的财富。到现在见到这些在总理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还依然叫叔叔、阿姨,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大小姐,也不敢有这种想法。所以在上学期间从来没有坐过总理的车,即使是顺路也没有坐过,总理总是说这车是国家配的,是为国家办公事用,孩子们是没有资格乘坐的。就是在总理去世时,周家所有的亲人与西花厅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站在一个方队里,也没有搞特殊。周秉宜女士的讲述,好像我们亲自聆听总理他老人家的教诲,使所有与会人员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 

    与会人员共同缅怀周恩来总理的卓越功勋,追思总理的崇高风范,表达人民对总理的崇高敬仰、衷心爱戴和无限思念之情。正是总理52年前的期盼:大名府是一定要翻身的!我们全县人民经过半个世纪的共同奋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饮水思源,我们一定要牢记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与会人员在座谈会前,参观了1966年总理来大名时下榻的大名县原招待所旧址。参观后周秉宜女士在留言薄上题词: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三八节赞美红军女战士(组图)
·下一篇:特稿:学习雷锋好榜样(组图)
·特稿:孙家大院:滕县保卫战第22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
·特稿:投笔从戎五十年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06——方志敏(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06——方志敏(图)
·特稿:学习雷锋好榜样(组图)
·特稿:湖南芷江佰瀑峡迎来佰花节第一批旅游大巴团队游(组图)
·特稿:三八节赞美红军女战士(组图)
·特稿:一张平北抗战照片的故事(图)
·特稿:开展红色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青州市关工委推动“两史”教育向纵深发展
·特稿:央视4套播出《国宝档案——展翅之初 》系列节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孙尚培:孙家大院:滕县保卫战第22集团军指挥部所在
特稿:孙家大院:滕县保卫战第22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
共和国朱德元帅赋笔
回顾铁血雄师 开创民族希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
纪念地领导参加中共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周恩来家风图片展”淮阴工学院巡展(组图)
特稿:投笔从戎五十年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06——方志敏(图)
闫西群: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06——方志敏(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06——方志敏(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