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拥军支前,奠定了“陇东粮仓”历史影响力
为保障前线抗日将士和边区政府的粮草供应,根据地人民勤俭节食,争交救国公粮,从1941年至1946年,陇东分区共交救国公粮21.4万石,年均为3.6万石。仅1942年一年陇东分区就交救国公粮4.34万石;同时,为了抗日救国,庆阳广大民众纷纷解囊,捐粮支援部队,例如1937年2月,红一军团所属军团初到宫河、罗川、山河等地时,依靠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募捐抗日军粮。在宫河、长乐、罗川等地设有收粮库,由部队派人过秤、管理,地方地下党组织或抗日就国会派员积极协助。凡是捐粮的群众,部队都打给收条。民主人士、原国民党正宁县商务会会长张振襄自愿捐献抗日军粮25石。在他的带动下,宫河富户王立轩,山河一带富户王培兰、刘运昌、刘耀奎、张成祥、李胜义、王天笔、桶俊才等给红军募集了大量的抗日被国粮。还有截止1937年9月援西军改编之前,镇原人民捐献的粮食就超过10万石,其中镇原贾堡子的开明地主贾富奎先后捐粮200多石。
陇东分区民众的拥军支前活动,表明了庆阳广大群众在近代民主革命斗争中,自觉地将本地区民众利益,融入全民族独立解放的宏伟大业,并为之勤恳劳作、全力支援,最终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庆阳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同时也奠定庆阳“陇东粮仓”美誉的社会基础。曾在庆阳战斗工作过的老一辈革命家耿飚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期时讲到,“陇东老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不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在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陇东老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彭德怀同志曾深情地说:“没有边区人民这样的支援,要取得今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在庆阳考察调研时也说:“庆阳作为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中共镇原县委党史办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