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微山农民作家闫西群(中红网红色图库)
闫西群外出采访(中红网红色图库)
他一生历尽苦难,饱尝世间人情冷暖。尽管如此,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他隐居微山湖畔,一边务农,一边艰辛地创作。几十年来,他发表诗文1000多篇(首),约100多万字,作品20次获奖,其诗文已被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菲律宾、南美洲苏里南共和国等海内外500多家报刊、网站刊载。作品累计点击量已达4000多万次。他,就是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闫庄村闫西群。
闫西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敦厚,穿着一件旧衬衫、一条沾了些泥巴的黑色长裤,与当地农民没啥两样。
闫西群的为人犹如他的诗文,真诚坦率得令人感动。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对待朋友火一般地热情。他喜欢直抒胸臆,即使心眼太实而吃亏上当,却从不追悔。
在如今越显浮躁的社会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闫西群无限向往。其实,闫西群的“隐居”生活,并不是桃花源,他时时面对的是一长串难题:酷暑、寒冷、风雨、闪电、漆黑一片……
为了创作,闫西群自费购置计算机、订阅报刊,并开设博客,发表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诗文。他埋头苦干,从不张扬。写了很多作品,村里、镇里好多人甚至不知道闫西群是作家这件事。对于“农民作家”这个称号,闫西群说“太沉重了!我只希望扎根农村,写出更好的作品。”
他不断地写作,终于找到人生的尊严和目标。
闫西群出生在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闫庄村一个革命家庭。在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拥军支前,母亲是村妇救会会长,二叔在母亲的劝说下,光荣参军,后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封建落后的爷爷把二叔的牺牲归罪于母亲,并出言不逊。后来,还乡团反攻倒算,要活埋母亲。母亲闻讯后,连夜逃至徐州。解放后,父亲在村里当饲养员。在他12岁时,父亲因公被烈马活活踢死。闫西群刚成年的大姐由于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上吊自尽。由于受到一系列的打击,母亲的精神崩溃了,患上了重病。她常年吃药,直到2008年7月去世都未治愈。闫西群的母亲一生坎坷,没过一天舒心日子,看病全部自费。尽管如此,性情耿直的母亲头脑清醒时总是毫无怨言,教育孩子们要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每当想起母亲的悲剧,闫西群心里就隠隐作痛。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自强不息、奋力拚搏的性格。30多年来,他用心血和毅力留下了一串带血的脚印。
闫西群从小就嗜书如命,特别喜爱读《红楼梦》、《水浒传》,十分敬仰书中的英雄人物。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视野,借鉴他人的创作经验,当时书店里买不全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著,他就四处借阅。
1978年8月,闫西群高中毕业后在月工资仅8元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地干了10多年民办教师。
从1991年7月开始,闫西群先后在济宁市市中区技术监督局、济宁市市中区职业中专、济宁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报》、济宁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大市场报》、济宁市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报》、济宁市卫生局《健康信息报》、济宁市科协《信誉形象研究》编辑部工作,共编辑稿件800多万字。特别是编辑《信誉形象研究》杂志时,其编辑工作得到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山东省政协原主席陆懋曾、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等上级领导的好评。所编的《信誉形象研究》杂志被济宁市图书馆、济宁市档案馆作为地方文献予以收藏,并公开展示。
工作之余,闫西群在微山县文化馆殷允岭(现系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济宁地区群众艺术馆高永升(现系山东电视台副台长)、山东法制报副刊编辑王民宪、济宁日报主任编辑孙继才、济宁市文联副主席汪林、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杜伯和、兖州日报副刊编辑邢凡瑞等老师的引导下,坚持学习创作。1988年3月,加入济宁市作家协会,系第一批会员。
自1982年以来,闫西群已在《诗人》、《大众文学》、《法制日报》、《中国技术监督》、山东文艺出版社、香港南洋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500多家报刊(社)、网站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约100多万字。《黄河柳》、《陷阱》、《杨敌台传奇》等作品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微型文学编辑部、高级《经济.文化.人才》编辑部、百花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甘肃《神州书画报社》、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济宁日报社、济宁人民广播电台、济宁市作家协会、济宁市中区委宣传部、济宁市中区文联、微山县人民政府等单位20次获奖,并多次赴京参加学术会议。
闫西群的业绩已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香港-中国和世界出版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经济出版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作家协会等单位选入《山东作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华文学人才名录》、《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