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上将中,周士第这个名字不是很响亮,但他的资历显赫,绝对是非常牛的。在我国高级将领中,周士第创下几个“第一”: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铁甲卫队的第一批成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指挥官。 周士第戎马数十年,临阵何止千。大家都知道,周士第就是一位职业军人:“他走到哪儿都是身板笔挺,上衣第一粒扣子一直都紧扣着。”叶挺独立团向来被认为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的开始,连毛主席都说军史要从叶挺开始写。但实际上,在叶挺独立团之前,还有一支更早的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曾名噪一时,成为革命的一面旗帜。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护卫队,但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部队,连经费都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而这支部队的队长,就是周士第,刚刚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一年后,即1925年11月,以这支铁甲车队为基础,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34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而周士第,则担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成为叶挺的最得力助手。第4军之所以被称为北伐“铁军”,就是因为叶挺的独立团;而独立团之所以这么牛,也是因为周士第的第一营。
1926年12月,独立团被扩编成第4军第25师,叶挺成为副师长,而独立团改编成第73团后,团长的位子很自然地传给了周士第。叶挺的威名几乎有一半是他的。请注意,在73团中还有一个见习排长,名字叫林彪。
八一南昌起义时,叶挺担任第11军军长,下属第25师师长的位子,自然也给了周士第。请注意,在25师中,还有这些人:林彪、陈毅、许光达、王尔琢、周子昆……其中,陈毅是团政治指导员,林彪是连长,许光达是排长。
可见,周士第的资历是非常牛的,早期的地位比十大元帅都要高。此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抢渡金沙江、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百团大战、太原战役、兰州战役……他所参加的战役,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周士第亲历的齐会战斗、陈村战斗、百团大战、黄土岭战役、甄家庄歼灭战等系列抗击日军的战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的经典之战。那么,为什么到了1955年却只授予了上将军衔呢?这就要从南昌起义的失利开始说起了。
南昌起义失利后,很多人都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在第25师,大多数中级以上干部都选择了离队,作为师长的周士第,也去了香港,在团级以上干部中,只剩下陈毅和王尔琢两个人。 至于周士第为什么去了香港,官方的说法是去香港找李立三汇报南昌起义的情况,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是个谜。不管是什么原因,历史就是这样,周士第离开了第25师,陈毅和王尔琢率领着剩下的人,跟着朱德来到了井冈山,开始了另一段传奇。
请注意,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并称井冈山“四大巨头”。试想,如果周士第没有离开,他应该在什么位置?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周士第就这样与历史失之交臂。
直到晚年时,周士第还对这段经历非常后悔,惭愧地说:“主要是自己无产阶级立场不坚定,南昌、广州起义失败后产生悲观情绪的表现。”当然,党对周士第在早期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1933年,周士第参加了19路军的福建反蒋事变,并与红军发生了联系,提出了归队要求。当时的中央以贺龙、聂荣臻的名义复信邀请周士第归来。看到这封落款为“聂荣臻”的信时,周士第眼睛湿润了:原来“家人”一直在挂念着自己。
1935年10月,由罗贵波和董必武介绍,经中央批准,周士第重新加入了共产党,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后来,相继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等职,地位也不算低。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3、4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1、4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7、8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周士第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病,离开了政治中心。关于那些风云往事,周士第从来不说,即使是自己的家人也不说,儿女曾经劝说父亲留下一些记录,并承诺不发表,但周士第将军总是打马虎眼:“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