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严洪福,江西永丰人,1932年参加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北上长征,长征途中与红二方面军合编改称红32军,历时两年之久,纵横十一省,湘江血战,孤军黔北作战、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1936年10月在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奉命改编,父亲所在红32军在陕西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随部队转战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来到毛主席指挥千军万马的红色根据地。为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1937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第120 师359旅718团留守陕甘宁边区,第718团整编为警备第1旅第八团。从这一天起父亲就开始了新的征程,奔赴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第八团,肩负着保卫党中央重任。
359旅进驻南泥湾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解放区加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乘机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切断边区与外地的一切来往。蒋介石停发了我军的所有经费,并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的确是一件难事,又加上连年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我军几乎弄到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地步。在这个危机关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吗? 我们能脱下军装回家种地吗? 指战员们齐声高喊“不能!”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说:“好! 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41年初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7000多将士,从驻扎在陕北绥德、 米脂、 薛县 和父亲他们驻扎在关中分区庙湾镇的部队,高唱“一把锄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歌曲,浩浩荡荡开进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距延安45公里,有盘龙 、九龙 、南阳三道川,那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荆棘丛生,狼豹黄羊满山窜,土地肥沃,可开垦的的荒地面积有100多万亩,是开荒种地的好地方。父亲他们初到南泥湾的部队遇到不少困难,没有房子住先露营,接着战士们搭建起一排排搭草棚, 挖窑洞。没有粮食吃,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背粮。没有柴草烧和取暖的木炭,战士们就上山打柴烧木炭。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刮树皮、收野鸡蛋、打猎、 下河摸鱼。没有生产工具,部队中木工铁匠人才多多,他们就自己起炉打铁制造。没有耕牛,就用人拉和䦆头开垦。父亲说:“他们一到南泥湾,首先个人单位都制定生产计划,当大地回春,冰雪解冻,草木发芽的时候轰轰烈烈的开荒播种全面铺开。刚到南泥湾时丛生野蒿和荆棘长的比人高,野狼和黄羊经常出没,更为恐怖的是蚊子,那黑压压的蚊子一群一群的向人袭击,咬在身上就是一片大疙瘩,那时我们的衣服非常单薄很容易被蚊虫咬伤,一旦感染还会红肿溃烂发烧,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燃烧野蒿熏烟的方法,才算将这些讨厌的蚊虫驱走。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去开垦荒地,没有工具就用锄头一锄一锄的刨。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中,许多干部战士手和肩都磨起血泡层层老茧毫无怨言,日晒雨淋不在话下。”他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翻出的石头连成垛,挖起的树根堆成山,目的是刷新纪录,达到自给有余。也有许多人因水土有毒生怪病无药可医,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南泥湾。(为纪念他们南泥湾境内耸立着七一八团纪念碑和七一九团纪念碑)
困难吓不倒这支坚强的部队,三五九旅大生产的口号是“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线之外”,上自旅首长,下至炊事员、饲养员、医务人员一律参加生产。并强调干部以身作则,在生产中不是指手画脚而要动手动脚。为了更好完成生产任务还聘请当地老百姓进行技术指导,他们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开挖排水,平整土地,山沟打坝成功改良沼泽地,阳面山上造梯田,种植玉米和小米、高粱。营房周边种蔬菜 、洋芋 、南瓜等。他们还开展养猪、 养羊、养牛、养鸡、 养鸭、 养鹅等副业生产。
1941年7月朱德来南泥湾召开部队军垦屯粮会议,然后到718团看了部队种的谷子、玉米和蔬菜,又看了他们养的猪、鸡和新开的窑洞。在吃饭的时候,他高兴地对大家说:“军垦屯粮初见成效,你们积累了经验,部队生活也有了改善。你们干部带头劳动,无论开荒、 除草、 背粮、 施肥、干部都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这是好作风咧!”
1942年朱德再次来到南泥湾718团。看到他们开荒种地面积比去年增加一倍多,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一以上时,非常高兴。在观看718团的住地春节军民联欢会后,高兴地说:“你们不仅生产成绩好,文化也活跃起来了,大家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丰收。”三五九旅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要求战士们农闲时大搞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学会纺纱、 织毛衣、纳鞋底、做布鞋、 编草鞋。小时候看到父亲织毛衣,动作娴熟速度快。我们好奇的问父亲:“织毛衣毛裤应该是女同志来做,为什么你们会呢?”父亲说:“在延安由于敌人的封锁物质匮乏,我们的衣服都比较单薄无法抵御风雪严寒,西北虽然能生产一点羊毛,但从羊毛变成毛衣还要有人来织,要说起来八路军中的女同志很多心灵手巧,无奈当时条件艰苦,女同志又太少,即便他们熬更守夜不休息,也没法满足这么多战友的需要,于是男同志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后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编印材料,教八路军和干部们学织毛衣。在这样的号召下,八路军们纷纷学会了这门手艺,闲暇时便会设法织一织,自己解决穿衣问题,估计谁那时能有一套毛衣裤,也是很令人羡慕的。
1942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朱德、贺龙在王震的陪同下来到南泥湾视察,经过三五九旅广大官兵一年奋斗,南泥湾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荒山变良田、新窑洞、新房子随处可见。1943年7月朱德同刘少奇、周恩来、王稼祥、 邓颖超、康克清等领导,赴南泥湾先后到718团、719团考察,参观农作物、酿酒厂、水磨坊、妇女毛纺厂等。朱德对旅首长说:“今天的南泥湾成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比我和贺龙4月份来时好多了,打出来整齐的窑洞,到处长着谷子、 苞米 、山药蛋 、烟草、 麻、 豆子 、鸡鸭成群,还有各种工厂、 商店、 饭馆、你们现在名气很大,359旅是模范”。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26.1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野狼成群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牛羊成群的“陕北好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