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旗飘飘,歌声嘹亮,还记得怎么系红领巾吗?左尖压右尖,右尖转一圈;岔上拉右尖,右尖穿过圈。说起红领巾,曾经我们慷慨激昂!红领巾是神圣的,戴红领巾的队员是自豪的。它的真实起源是这样的: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联人民,考虑不到少先队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至此,“红领巾”作为苏联的产物,正式横空出世。
但是,后来它来到中国的时候,的确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1949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并于1953年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中国少先队”,给孩子们佩戴红色的领巾,成为中国共产党附属组织少先队的标志之一。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也就和我们小学老师说的一样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历史悠久。红领巾不仅仅代表红旗的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劳动儿童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血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就是红领巾的由来。
景三郎《南昌题咏·红领巾由来考》诗:
某年某月南昌城,闹海蛟龙红带兵。 战火如流识壮士,血绸三指作依凭。
在1927年八一起义的当晚,为方便区分敌我,起事的将士们脖子上系一窄条红布,因此百姓称之为红带兵,我想这应该是后来红小兵、少先队之红领巾的正式发端,这一史实是多好的革命史教育素材,要比现行教材中所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种暗喻式的解释更加生动,主要是便于天真的少年儿童的理解。
在南昌一直流传着一首《八一起义》的歌谣,它是最早记录八一南昌起义的的音乐作品,由长短句和补充句交替组成,“七月三十一,夜间闹嚷嚷,手榴弹、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响古巴大天亮;莫不是国民党又在兵变?莫不是伤兵老爷又在闹城?啊噢嘿!噢嘿!噢嘿!我想到就害怕。”“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啊嘻哈!嘻哈!嘻哈!我快活笑嘻哈!”这首诙谐的民谣风歌曲也较为口语化,模仿枪声的衬词生动有趣,词曲结合天衣无缝。这首歌曲的歌词用南昌城百姓的口吻,用民间说书世人一问一答方式叙述了起义的情形,表达了人民的喜悦心情。余认为将这段史实作为红领巾的由来比之传统课本上抽象的表述为“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更为可信、更为可爱、更便于接受。
一团燃烧的火焰,一颗不老的童心。一阵深情的回眸,一串欢快的脚印,走过沧桑与峥嵘……那红领巾的颜色是宇宙间,一切一切的正能量。啊!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是一种少年对于祖国的热爱,从小养成对于国家的热爱,有利于形成一种很爱国的使命感,更好的为国奉献。那血色的浪漫,将永远在时光的天空里迎风飘扬。那庄严的爱,将永远在炎黄子孙血液里汩汩流淌。身上鲜艳的红领巾,像我们颗颗跳动的红心。当一切已黯淡,让我再看你一眼,只剩这抹鲜红。“我爱你!红领巾!”用我稚嫩的臂膀,扛起祖国未来的栋梁,目视前方,脚步铿锵。让我们一起飞跃,让我们共同成长,让和平鸽在中国的蓝天上翱翔,让祖国快点儿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