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历史悠久,是古蜀国都邑,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新都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它与广都、成都同为蜀中名城,合称“古蜀三都”。今天的新都区,由解放后的新繁县和新都县合并而成。此外,过去成都县的北大门——三河场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新都县管辖,成为今天新都通往成都市主城区的南大门。
10月20日,都江堰市9名红色文化爱好者驱车前往成都市新都区寻访红色遗址,考察新都红色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情况。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崎、发展顾问张炳基,都江堰市民政局副局长丁成贵,常务理事祝富兴、祝仕军,副秘书长刘敏建、董保群,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食系大学生志愿者李嘉馨等参加考察学习活动。
旃檀寺
新都是川西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成立较早的县之一。历史上,旃檀寺,被看作是新都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摇篮。
第一站,都江堰市红色爱好者们来到位于斑竹园镇境内的旃檀寺寻访。这是李崎会长第二次带队来到旃檀寺。这里解放后一直是旃檀村小学,这些年村小消失了,成为村两委办公点,里面附设有村党员活动室、老年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当年地下党活动的据点旃檀寺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两棵具有500年历史的黄葛树也被保护起来。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地下党员到旃檀小学任教,恢复和组建了中共新都特支,成为新都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战斗堡垒。在抗日救亡活动中,中共新都特支经过秘密培养考察,在全校13名教师中,发展党员教师5人,壮大了党的队伍。中共新都特支发动学校师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传播进步教育思想,培育人才,组织师生走村串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募捐寒衣支持前线将士等。党组织组建“刚草剧团”,演出抗日话剧、编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战前线消息,进一步唤醒了民众抗敌御侮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1940年,中共新都特支因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活动被迫终止。
近年来,旃檀寺也成为新都区关工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都区党员教育培训分中心。因为运营经费的问题,目前周末、节假日只好大门紧闭。据了解,大院内也没有红色藏品布展陈列。
三河场
三河场的得名,缘于马鞍河正流与马家碾河、唐家堰河三流合一,所以场镇得名“三河”。清代《成都府志》最早提到“三河场”。三河因其特殊的位置,自古就是成都北大门的重要关隘,特别是毗河之上的毗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直到1952年,三河都属于成都县的地界。1952年,成都县撤销,三河乡才划归新都县。
三河场是我们此次寻访的第二站。解放前夜,很多地下党经过三河场,往来成都、广汉、什邡、绵阳、三台,而马鞍河上的承顺桥则是必经之地。承顺桥,据说是清代商人刘守谦在母亲的支持下捐资修建的。修好后,他取“承官命、顺母意”之意,命名为“承顺桥”。
新都姜糖就诞生在三河,据说创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三河有十多家姜糖作坊,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贵兴姜糖”。
来到三河场街上,我们没有见到声名远扬的姜糖店铺,却目睹了三河场车水马龙、列车飞驰的现代化气息。今天的三河场,已经成为新都区的三河街道,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贸繁荣货运发达,老成都的记忆在这里得到较为完美的再现。
二江沱,是三河一个特别的地方。因毗河拐弯形成一个大回水沱,成为繁华的码头。清代道光年间,二江沱码头已经是连通重庆、内江水上货运的主要码头,号称有“千猪百羊万担米”的货运吞吐量。民国时期,前清秀才韩石君为斑竹园重修的三益桥题写的一副楹联就曾提到“二江沱”:“上游即是龙桥,看春水桃花,红涨争流三邑界;下汇应无骇浪,听秋风芦叶,碧帆飞渡二江沱。”随着陆地交通的兴盛,二江沱“碧帆飞渡”的场景逐渐消失。
横穿三河区域,传统的农业已经基本消失。最近20年间,城市化浪潮很快把三河席卷。早年三河场只有一条正街,现在老房子完全消失了,唯有街道大致的格局还保留着。占据了半边老街的“锦门”,自称“南丝绸之路起点景区”,崭新的建筑,传统的样式,却找不到一丁点当年老三河的影子。
洪水碾
自古以来,新都境内有四条河流,分别是毗河 (战国时代称沱) 、蟆水河、锦水河 (南北朝称湔江臾口)。 锦水河起源于清白江石坝子鱼嘴,左支清白江,右支锦水河。
督桥河就是锦水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这条河上,有一个远近有名的水碾——洪水碾。当地老人们告诉我们,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这里经常洪水泛滥,害得百姓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在罗家祠堂罗家院子后面修建了一条防洪渠,渠上建起一座打米、磨面的水碾,于是这个地方就叫“洪水碾”。
其实,比洪水碾更出名的还是一个红色人物,他就是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革命先辈——黄霖。在新都县党史上,曾出现过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新都地下党早期负责人黄霖,另一个是叛徒刘国定。
来到第三站督桥河村洪水碾,当我们问道:“黄霖的故居在哪里?”时,当地四五十岁的男男女女几乎都回答说:“不晓得”。
原来,黄霖(1904—1985),新都地下党早期负责人,原名罗永正。他出生在督桥河村洪水碾罗家院子。黄霖兄妹8人,黄霖是二哥,在他的带领下罗野岗、罗金江和罗颖都参加了革命,先后走出了1个副省级干部(黄霖,南昌市首任市委书记,江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2个少将(六弟罗野岗、妹夫李呈瑞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黄霖跟随贺龙同志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曾任新都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现谕亭小学)校长,建国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黄霖老家罗家院子位于新都街道督桥河村3组,占地面积1.5亩。旧居现存砖混结构平房5间,建筑面积共150平方米,屋外有一个由3米高的围墙围起的干净整洁的院落,在数棵大榕树的围绕下显得生机盎然。旧居前后三面环水,竹林茂密,
来到黄霖兄妹旧居,我们看到,进出罗家院子的道路正在加宽改造。原来的旧居已修缮、改建为崭新的房屋,建设工期已进入收尾阶段。旁边的一家农户,也在加紧修建供红色旅游接待的乡村客栈。
据介绍,新都区将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合作,将罗家院子和黄霖兄妹旧居打造成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和陈列馆。除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新都区将通过编写一部党员教育乡土教材、拍摄一部党员教育纪录篇、开发一门督桥河红色家族特色课程,全方位还原红色家族历史,将督桥河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全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