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当奶奶病重时,坚决不让子女送她上医院。她说:“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她老人家心里想的总是国家和人民。
奶奶常说:“劳动最光荣,参加劳动可不是一般的事儿”。奶奶身先士卒,端大海碗边吃边派活,修河滩地,发香烟。年届花甲,每天清晨,她都背起粪筐去拾粪,然后交给集体,不要任何报酬。她虽然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可每年出工都在170天以上。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早饭、午饭却很少一起吃。奶奶顿顿端个大海碗,把饭盛得满满的,走街串户,一边吃一边安排农活儿,商量工作。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冰天雪地仍和青壮年一起上山挖鱼鳞坑,植树造林,天寒地冻,一镐刨一个白点儿,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啃一块玉米饼子充饥,抓一把积雪解渴,让人心疼得落泪又肃然起敬。八旬过后,奶奶仍执意喂猪、养鸡、拾柴、做饭,忙个不闲。
奶奶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半点儿沙子。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十年动乱期间,70多岁的奶奶竟也遭批斗。当造反派蛮横地逼她“交待问题”时,她只有两句话:“我什么也不记得。就记得我是党员,要跟党走到底!”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崇高的思想品德。
奶奶曾13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她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在盛大的国宴上,毛主席慈祥地握住奶奶的双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奶奶抖动着嘴唇说:“我叫戎冠秀”。毛主席笑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这句话象一股暖流,刹时涌进奶奶心里,使她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奶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还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会议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982年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奶奶赠送了“爱国拥军”金匾。2009年,在全国“双百人物”评选中,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戎冠秀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妇女运动史的史册里。
奶奶的英雄模范事迹,被著名剧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胡可编成话剧《戎冠秀》和电影《槐树庄》,被著名作家、原天津市作协主席杨润身编成电视连续剧《戎冠秀》,美术家娄霜创作了木刻连环画《戎冠秀》,玛金也写了歌剧《戎冠秀》,平山县梆子剧团自编自演的《子弟兵的母亲》晋京演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观看了演出,对该剧给予很高的评价,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多次播放。著名画家徐悲鸿、罗工柳、田零为我奶奶画像题词。
1989年8月12日,奶奶因病逝世后,聂荣臻元帅最先发来唁电:“惊悉著名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样,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和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奶奶的骨灰安放在华北烈士陵园。她的周围都是为我们共和国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她老人家生前为子弟兵操劳,死后又安息在他们中间,一定感到欣慰。
奶奶为党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她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不断前进。
李耿成个人小传
李耿成,1951年生人,戎冠秀的长孙。1968年参军,在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为毛主席站岗。1971年转业到铁道部专运处,在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现在北京工人日报社任纪委书记。工作之余,先后在《工人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济南时报》和《厦门晚报》等中央和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200余篇。多次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胡耀邦、李鹏、汪东兴、邓颖超、倪志福、尉健行、罗干、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栗战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