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人同祖,血同缘,中华文化的纽带将两岸历史紧密相连,可以说,闽台地理相邻,人文相通,历史相联。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同样表现出了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福建、台湾人民和全国同胞一道,浴血奋战,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乐章。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此,台湾人民在孤绝的环境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50年的殊死斗争,其时间之长,抵抗情景之壮烈,可谓跌宕起伏,艰苦卓绝。
台湾高山族抗日武装
自1895年至1902年,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7年的抗日游击战争。而后,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5年低潮。从1907年至1915年,与大陆同盟会的反清活动和辛亥革命相互激荡,台湾人民再次揭起了反抗的旗帜。高山族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发起的雾社起义更是震惊了全世界。从十九世纪20年代起,台湾人民开始转换反抗方式,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内继续开展与日本殖民当局的非武装斗争,各种政党、团体纷纷成立,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又一波澜。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新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台胞抵抗外侮的豪迈行动终于融汇到祖国大陆全面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再次铸就了自身的辉煌。许多台湾热血青年潜回祖国大陆,有的参军参战,在前方抗击日军,有的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广大台胞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胜利的黎明。
福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区,也是台胞聚居地,因此福建人民的抗日战争有着显著的特点。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许多闽籍海军将士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敌,不怕牺牲,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可辱的民族气概。甲午战败后,日本不仅侵占了台湾,也将福建划为它的势力范围。福建人民举行游行、示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反日爱国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有力支援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规模侵略中国,同时把战火烧到福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 福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1938年春,5000多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苏皖前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长征到达陕北的2000多福建子弟兵改编为八路军, 转战在长城内外,为民族的解放屡建奇功。全省各种抗日团体纷纷建立,进步报刊竞相出版,八闽大地响起抗日救亡的吼声。300多万福建爱国侨胞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祖国抗战,许多华侨青年踊跃回国,参军杀敌,表现出海外赤子的拳拳爱国之心。
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抗日前线
值得一提的是,闽台人民曾并肩战斗,共同抗日。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不仅有大批的福建人赴台湾协同作战,抗击日寇,而且有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继续从事反日斗争。1939年2月,由留居福建的台胞组成台湾义勇队,同时组建台湾少年团, 在队长李友邦的率领下,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转战东南地区,深入前线、后方,开展宣传教育、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活动,成为直接参加祖国抗战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台胞抗日队伍。1943年2月,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在漳州成立,翌年初迁驻永安吉山复兴堡。在福建期间,国民党台湾党部高举“光复台湾,振兴中华”的旗帜,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光复台湾的运动,为抗战后期恢复台湾建省、接管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八闽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台湾同胞的抗日足迹。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伤亡人数达3500多人,仅台湾就伤亡65万人。经过多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不屈之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1906年旅居厦门的台湾同胞成立“厦门台湾公会”,团结在闽台胞开展反日斗争。图为厦门台湾公会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救亡的呼声震撼八闽大地。图为福州各界民众举行抗日游行示威
1939年11月,八路军杨成武部在黄土岭战役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以下900余人,震惊日本朝野。图为八路军炮兵阵地
1940年,陈嘉庚(右4)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抗战军民
1941年4月,中国军队在福州大湖战役歼灭日军300余人,极大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日斗志。图为大湖战役抗日烈士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