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川陕苏区腹心地巴中来讲,外界对这块红色文化的理解,也侧重表述在川陕苏区上。以下是一些领导人、昔日红军将领以及学者对川陕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发表的讲话、书写的题词或者发来的贺电:
时间 姓名 题词或贺词
1933年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1979年6月 李先念 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永存不朽! 1980年 汪小川 川陕建红区,强梁势力除 1983年6月 张爱萍 川陕人民革命精神,永垂青史,世代继承 1984年6月 徐向前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入通南巴,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85年 亚马 川陕苏区,功勋昭彰 1995年 刘华清 川陕军民英勇奋战,历史功绩万古长青 1996年 肖克 红军征战威震南北,川陕苏区功在祖国 2009年 柳建辉 人民养育成就川陕苏区,烈士生命铸成革命大业
列举内容尚欠完备,但已见无论是什么层面的理解,能代表这块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只能是川陕苏区精神而非红军精神。
4.宣传定位形式太单一,意识太落后
一个红色城市的确定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做多角度、多侧面的宣传,而不是单一的重复的宣传。“红军精神”这个单一的宣传用语容易使人产生感觉和知觉上的疲劳感。大众就算是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敬意与温情,也会被长时间的单一意识灌入所疲怠。单一宣传显示出现代感不强、亲近感不足、系统性不够的缺点。川陕苏区区域红色文化宣传口号对苏区精神的挖掘不够,缺乏历史的真实性,红色文化的精髓在这种僵化与凝固的宣传下正在衰竭与淘汰。
2009年9月16日,为了将巴中这座红色城市唱响,巴中市委连同全国六省七市(瑞金、吉安、延安、遵义、石家庄、会宁、巴中)演出了一场《为了新中国》的文艺节目。笔者到现场专门对各地的宣传口号做了一个比较:
会宁 白银自古到今多英豪,会宁三军会师红旗飘 瑞金 章贡河畔枪炮早已歇,瑞金城上红旗依旧飘 吉安 井冈山上星星之火燎原全国,吉安城里革命英烈精神依旧 延安 延安精神彪炳史册,宝塔圣地光辉千秋 遵义 遵义会议历史大转折,中国革命迎来新曙光 石家庄 为解放立下不朽功勋,西柏坡永载革命史册 巴中 弘扬红军精神,建设革命老区
可见,除巴中之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很精细的红色文化宣传口号作为城市形象代言。唯独只有巴中市,还是那个单一和简短的不变的宣传口号。这当然不能成为巴中市这座红色历史名城的形象代言。
总而言之,川陕苏区区域尽管拥有红色历史文化的很多资源优势,但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据笔者对近期巴中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学员关于巴中红色文化基础知识和红色文化自觉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员认为虽然自己身处川陕苏区文化的腹心地带,但整个城市的红色文化氛围并不浓郁,其红色文化氛围和红色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四川红色历史名城”定位并没有走出巴中、达州、广元,形成优势。这虽然有历史意识形态评价上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区域自身的城市文化塑造和宣传口号定位有关。革命精神的提炼有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再造与更新,丰富与发展。对众多具有标志性革命圣地的红色城市来说,怎样摆脱僵化与凝固,增加自己红色城市的文化生命力,找出自己红色城市的特色是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点。
三、川陕苏区区域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思考
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已进行了多年,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革命遗址的保护、红军石刻标语的保护与宣传、中共党史资料的征集,召开了数届“川陕苏区历史研讨会”,出版了《川陕苏区历史研究》会刊、《通江苏维埃志》等书籍。这些工作在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