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言之,即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精神;坚决实现并保卫工农利益的工农群众专政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百姓秋毫无犯的精神;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精神;战略上藐视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打不烂,拖不垮,铁流万里播火种的长征精神。
这个概念体现了三湾改编毛泽东所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体现了古田会议确定的红军打仗、生产、建立政权、做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体现了红军区别一切旧军队的根本之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川陕苏区精神
“苏区”是苏维埃区域的简称。“苏维埃”一词是俄文“COBET”的汉语音译(英文为 Soviet ),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中国的苏区特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根据地。因这些根据地内的工农民主政权采用的是苏俄革命政权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来建制,故称“苏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并于4月建成赣南苏区。同年7月,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苏区基本形成。 赣南、闽西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苏区连成一片,统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占地5万平方公里,拥有21座县城,人口达250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苏区。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达到鼎盛时期,拥有县城多达28个。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诞生。当时,全国已在231个县、1910万人口中建立了县以上的苏维埃政权,苏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这时的苏区除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外,还有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陕苏区、陕甘苏区等。1932年12月开始至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发展了川陕苏区。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苏区。 苏区的主要支撑力量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是苏区的执政党。苏区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国家机器。这些是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最大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区是新中国的雏形,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民众首次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管理国家的一次尝试。苏区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员民众进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与建设;二是动员全苏区力量粉碎外来的国民党政权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及政治、经济封锁。在一系列超乎寻常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苏区精神。这种精神有别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等其它革命精神。
对苏区精神内涵的表述,目前以瑞金“中央苏区精神”内涵为统领,即以“坚定信念,反对‘本本’,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为主要内容。这种表述准确概括了中央苏区的精神,对全国其他苏区而言也体现了相应的共性。不过,以中央苏区精神作为所有苏区的精神则未能体现各苏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就川陕苏区来说,举世闻名的石刻标语,广泛深入的妇女革命,顾全大局,策应中央行动的壮举等等是其他苏区所没有或不够突出的。
据此,笔者主张在中央苏区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应提出川陕苏区精神。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广泛深刻动员民众,一切为了胜利,不胜不休的精神;服从领导,顾全大局,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精神;男女平等,冲破封建束缚,妇女革命的精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努力生产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