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精神”提法不错,但作为巴中市的红色文化宣传主体口号,未能体现川陕苏区的特色。因为全国任何曾有红军活动的地方都可以提红军精神,这种局限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宣传定位太宽泛,突出了共性而忽略了个性
川陕苏区区域红色文化宣传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红军精神”的定位语下,不能给人以很确定的精神内涵解读。正如前文所述,红军精神是一个代表着三大主力红军用十年时间在各个阶段、各个地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形象的总和,其精髓是红军指战员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川陕苏区区域在创造主体上是红四方面军和广大民众,其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和苏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对革命的彻底奉献精神。
2.十六字军训誓词既不是红军精神也不是川陕苏区精神
红四方面军的十六字军训誓词只能说是川陕苏区精神的一种原生态表现形式。虽然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都是以革命历史、光荣传统、伟人足迹、英烈遗迹等为资源背景发展起来的,但是今天的红色文化宣传定位要求用更准确、更鲜明、更通俗的语词表达,因此应以历史内容与时代需求相统一的原则重新准确表述川陕苏区精神。
3.宣传定位于“红军精神”缺乏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依旧还大提特提发扬“红军精神”是缺少创新的表现。正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分别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虽然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体系,但在各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提法。正因为在提法上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更富有了持久的吸引力。
应该看到,以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历史文化,在现阶段已经体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气质,并占取了相应的位置。当我们还在大讲弘扬红军精神时,中央领导人已在很多场合有了新提法。
200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赣州考察工作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弘扬苏区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把老区经济搞上去。”
2003年12月19日的《赣南日报》报道,李长春在赣州强调指出“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赋予苏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把它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另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底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发展规划纲要》中,川陕苏区作为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定位语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强调的也是苏区而非泛指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