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之后:革命作家青春不再
“左联”的热潮在抗战前夕的1936年戛然而止,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这段城市的文学插曲也就此结束。到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作家作为一个独立人群和独立知识分子就此消失了。
对于“左联”解散,王德威说,“这一论述及创作的终止既代表国家及社会叙事风格的改变,也暗示革命话语的正确性受到越来越严密的监控。此外,这一论述的终止也标志着一代革命作家的青春不再。他们似乎越来越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愿意与‘历史’妥协。”1949年之后,左翼所渴望的“革命”在理论上大功告成,但一场又一场的权力斗争接踵而来,继续“革命”。
前年过世的知名学者贾植芳先生曾说:“‘左联’的负面影响一直在其后的历史中得不到彻底的清算,那种知识分子内部的‘内耗’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建国后二十年里,鲁迅走了,当年那些追随他的一些人或与鲁迅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就受到了迫害,如1955年的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1957年所谓‘冯雪峰、丁玲反党集团案’就株连了一大批‘左联’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