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外训练事情,暂且说两句。自景(德)镇二月二十三日出发,三月四日到上饶县灵溪镇驻扎以(已)十余天,又开行到河口补充……(字体不详)第二团受训三天,当即出发新氵金县驻扎。(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十四五天又开行武宁县,补充三十集团军七十二军十三师二旅四团一营二连二排五班服务。”写完这些后,吴成仁另起一行,写道:“男就是要前线杀敌。”
吴成仁还在信中嘱咐自己的弟弟(吴成右),“手业不要失落,要天天练。”
在信的最后,吴成仁对母亲说,他相信能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写信时间为阴历五月十六日。
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封将家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满激昂的爱国情怀和质朴无华人伦亲情的珍贵家书。
收到家书时伯父已阵亡
吴排高虽然只读过小学四年级,但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学,成了农村里难得一见的“文化人”。他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为了还原伯父当年从军的一些经历,他先后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伯父当年战死的地方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伯父入编第三十集团军七十二军十三师之后,时间是1939年的7月3日,而寄信的地址是江西的武宁县。”
吴排高说,“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以推测伯父当时是在国军第九战区服役,当时的司令长官是陈诚,七十二军军长是韩金朴,十三师师长是吴良琛。”
“1939年5月9日,南昌保卫战结束之后,日军在1939年9月到10月间,动用了约两个师团的兵力和6000余名伪军,秘密向赣江以西移动。同时鄂南的日军也秘密向湘北移动,企图会攻长沙。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从1939年9月17日开始的,至10月7日结束,中国军队告捷。中国政府估计日军伤亡三万余人。而日本估计,中国军队伤亡四万余人,伯父也在伤亡之列。”
后来的情况表明,吴成仁阵亡的时间大约为当年的九至十月间,“伯父殉难的地方不在长沙,而可能在江西”。(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吴排高说,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从江西调集兵力压境湖南,而吴成仁所在部队担任阻击任务,阻止日军向湖南移动,在这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战役,伯父就是在这个时候阵亡的。
1940年5月的一天,当地的保长王真善来到吴成右家,对其说道:“你家的成仁已经战死在外面。有一张阵亡通知书,我怕你母亲哭,就没有拿回来了。”
在通讯远不如今天发达的那个年代,信息传递的滞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吴成仁写于当的五月份的家书,其母亲汪乾枝收到信时已是隆冬时节,而阵亡于当年九、十月间的消息,又到了次年的五六月份才传到家乡,也就是说,吴成仁在向母亲报平安的时候(在信的补注处,吴成仁另写一节:我们同洪培树共连,天天看见,不必多念为要。洪培树为吴成仁邻村老乡,后文另有提及,记者注),已经阵亡。
为了缅怀和追忆伯父,吴排高先后查阅大量抗战史料,走访过许多留有抗战遗迹的城市,希望寻得伯父最后的归宿地。“伯父魂系故里,却不知其短暂一生最终身归何处。我会一直考究下去,我准备去江西武宁县(伯父寄信的地方)摸索更多的故事,寻访当地的老人,他们应该知道那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