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
9月20日,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规定“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
王玉平:
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有效地加强了党的纪律,健全和扩大了党内民主生活,实现了大规模战争条件下党的高度集中统一,为全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保持本色
2009年9月1日,从石家庄到西柏坡,一条一级公路的通车,为两地缩短了半个小时的行程。
宽敞便捷的柏油公路不远处,就是60年前毛泽东进京“赶考”的小路。
今天熟悉城市生活的人们无法想象,60年前的春天,在山区农村、穷乡僻壤转战近30年的革命者进入北京这座大都市前的内心波澜。
张志平:
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纪律上,党中央为进城所作的准备是充分而具体的,目的就是要继续保持党的政治本色,防微杜渐。
“我们的条件好了以后,生活也自然会逐步好起来的。可我们的小米加步枪的精神,是永远不能忘掉的!”进京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西柏坡,村民们看到的毛泽东,衣、裤上总是打着补丁,甚至在接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也是如此。不经他点头,谁都不能给他领新衣服。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五大书记给自己规定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和刘少奇一有空就帮着种菜。当时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又是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每月还有交15斤小米的任务。为完成织布任务,年已六旬的董老竟向夫人学会了纺线。
于是,进京前,中央各机关都收到了一份办公厅印发的“进京守则”:一、把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带进北平;……三、不准进入民家,不准随便进入戏院等公共场所;……七、不许贪污浪费,不被金钱美女收买利用,不被阿谀奉承迷了心;八、手不许乱动,嘴不许乱说,脚不许乱走。
守则一共订了八条,也叫“进京八项注意”,要求传达到每个人。
今天看来,这八条的背后蕴藏着多少防微杜渐的深意啊。
令人深思的是,建国后一段时期,党在西柏坡开启的党的制度建设路径,曾一度被搁置下来。制度建设的削弱造成了党内正常民主生活秩序受到破坏,一言堂、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现象不断滋长,直至酿成“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
或许这就是“赶考”所必须要经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