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头“东方红”3个字,是从鲁迅字体中挑出来的
《东方红》在北京连演14场,场场爆满,北京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多场实况转播。中国唱片社发行了《东方红》全部实况录音和选曲两种唱片。中国音乐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了相关书籍。《东方红》中的歌曲,成了当年最流行的歌曲。
1964年10月19日,舞台版《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请全体演职人员会餐,吃的是大盆菜,算是奖励。
随后,周总理接受了许多国际友人的意见,决定将这部音乐史诗拍成电影。为了解决许多技术问题,确定增补司徒慧敏等为领导组成员,王苹、李恩杰为导演。电影对原来的舞台演出版本进行了删减,从1965年3月起进行了拍摄前的修改、分镜、定稿、试拍等工作。周总理决定应该以舞台表演为主,拍成纪录片的形式。至于彩色胶片问题,还特别请外交部协助到英国伦敦购买质量最好的“伊斯曼”。为了突出集体创作,参加电影拍摄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不留演职员表。
9月18日,《东方红》全部关机。完成了宽、窄两种银幕的拍摄。剧组的人员考虑到周总理为了《东方红》付出的心血,曾请他题写片名。周总理欣然为影片题写了“精益求精,后来居上”八个大字,可还是建议用毛主席字体作为片名。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电影片头的“东方红”3个字,是从鲁迅先生的字体中挑出来的。1965年10月1日,《东方红》如期在全国上映。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东方红》被打入冷宫。
1977年初,《东方红》成为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批复映的影片,还在片头加上了长达千字的序言,并用《国际歌》音乐做衬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