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我才按的,为什么,因为只有这个地方说明是天坛,没有这两个,你说明不了是天坛公园,所以就拍了这样一组。拍完以后拿回来,因为版面有限,就用了一张,但是我一直保留到现在。
到了1987年5月22日,朝鲜金日成首相来访,我们去钓鱼台19号楼去拍,这是第二次给他拍的,拍的人很多,他们的记者,我们的记者有二、三十个,很挤,在这时,因为金日成和邓小平是老朋友,中朝两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们两个在拥抱,拥抱时,当时我拍了一个画面,表示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后来在人民日报头版上发,这个是很难得的,当时非常激动,作为一个记者,能够抓一个头版很不容易。
徐建中:当时在19号楼见面时,人很多,互相挤,你也挤,我也挤,但是我的块头比较大,我一听说要拥抱,我就挤到中间,连续按快门,拍了六张,后面都挤,因为挤不动我,但是拥抱的时间长,都朝一个目标看,后面拍时,因为时间长,视线就有点分开了,最后拿到平台时,晚上领导就挑选,到底用谁的好,我们有一个原则,互相竞争,包括新华社,各个兄弟单位,都在拍同一个主题时看谁拍的好用谁的,新华社的好,用新华社的,我们拍的好,就用我们的,两家差不多的,就用本报的。大家一说,当时夜班总编辑说,这张不错,亲密无间,兄弟友谊,中朝关系,画面很难得,后来就同意发了头版头条。
徐建中:后来拍了很多接见外宾的,有基辛格的、戈尔巴乔夫的,还有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的,埃及总统的,葡萄牙总理的。很多,到了最后一次,就是1989年11月13号,中日友好代表团到中国来访问以后,邓小平接见了他们,是在13号上午,在大会堂接见完以后,邓小平同志说,从今天开始,以后再不接见外宾了,你们这个代表团是我接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他宣布退出政治舞台,交给新的领导人担任这个工作,大家听了这个消息都很震惊,这是大的头条新闻,当时我就拍了一组这个照片叫“最后的会见”。
日本代表团在邓小平宣布以后,送给他一本画册。在场的很多记者就说,我们好几年都跟领导拍照片,拍中央新闻,现在领导人宣布要退出政治舞台,不再接见外宾了,我们就很少采访了,能不能跟我们合个影,作为最后的留念,当时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也在旁边,当时大家就找广播电台一个同志找她,说毛毛跟你爸说一说,让我们合一下影,小平同志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他说,“可以嘛,和记者合影轻松多了”。因为我听他说四川话感觉到特别亲切,然后大家就合影了。
合影时,我光给他们拍了,我自己没拍,后来警卫局长说,老徐你得拍一下,你赶快上去,让他们换你一下,同时喊,等一等,还有位同志没拍上。后来,我就赶快上去,让那个同志下来,让小平同志多等了十秒钟,就是三步并成两步走跑到小平同志后面,然后给我们拍了这样一张合影照片,我就站在后面,拍了这照片。这叫“珍贵的十秒钟”以后写了很多文章,怀念和纪念这次难忘的时刻,很多报纸,包括“时代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都用了。
这个封面是“时代潮”,就是“小平同志健步走进大会堂”,我拍下了这个场景。
主持人:当时是什么样的背景?
徐建中:小平同志1989年11月13日宣布不接见外宾以后,很多外宾仍非要见他,1990年那次他又去了,看望了几位外宾,他走进去大踏步往前走,我就抓拍了一下。小平同志大踏步往前走,都是面带笑容,非常亲切,给人感觉非常亲切,讲话语速不快,但是思想性、逻辑性非常强。讲得非常恳切,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主持人:王老师在与我们交流时,给我们看了几张照片,很多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也有一些遗憾的照片,给我们讲讲遗憾在什么地方吧?
王东:每个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成功、有失败的,有遗憾的。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