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剩下的照片给他看,二版的主编叫保育钧(后来当副总编)他看中了,他说这个照片好,就用这张,就是这样,第二天它就和读者见面了,所以这个照片能够见报,我还要感谢保育钧。但是当时发表出来以后,有一些反应,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四川日报的总编,也是四川宣传部部长,叫徐玉川,因为我多次去过四川,我们两个熟悉了,那时他正在党校学习,他看了当天的报纸,他马上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我拍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首先就是报纸出来以后,第一个读者就是他反应。之后,宣传就比较多了。1984年以后,1985年评好新闻时,这张照片评上“好新闻特等奖”——“最佳新闻照片”,这之后,影响就大了。
主持人:这个照片是抓拍的,这个抓拍的照片成为我们现在回忆起来非常珍贵的回忆,而且这张照片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对当时领导人的爱戴。
王东:一个是这个标语口号比较新颖,在1984年,改革开放开始没几年,尽管没几年,但已经使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人们感觉到为什么这几年变化这么快?因为当时是小平同志主持工作,所以大家就想到它(“小平您好”),这是很自然的事,就是现在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你。虽然他们是北大的学生,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北京几个学生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代表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思想,它说出了人民心里的话,出来以后就引起了共鸣,台上台下的共鸣。登出来以后也有反应,首先第一个反应,我知道的就是四川日报的总编辑给我打电话。
之后,通过媒体的宣传,这张照片影响就越来越大。这个照片也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它是合情合理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主持人:当时“小平您好”这张横幅出现的时间特别短,能拍下这张照片的人应该不多吧?
王东:当时摄影的人有几百人,后来拍到有两三个人,一个是我拍到了,还有一个是中国青年报贺延光也拍到了,他们的报纸也登了,登的是他们自己拍的。再有我这张照片拍时是高潮,因为贺延光的位置不一样,在观礼台上,离群众远,贺延光如果离得这么近,可能他比我拍得还好,因为你想拍到理想的照片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你要在现场,其次还要有可靠的相机,还要有这个机会。
主持人:我觉得一幅好的照片是可以体现时代的特色,而且在很多年后,依然可以让很多人去回味的,拍到这样一组珍贵的照片需要拍摄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我们打开的改革开放一扇大门,徐老师也在邓小平复出之后拍了很多他的照片,里面应该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徐建中:位网友好,今天有人民网这个平台和大家聊聊,很高兴,我和王东同志是老同事、又是同行,还是邻居。他的作品我经常欣赏,拜读,我们也经常交流。他的这张照片是1984年拍的,我是1987—1992年拍中央新闻,其他时间拍经济、文化、民航、旅游拍得很多。我拍小平同志第一次是在1987年4月5日,小平同志到天坛公园去种树,我通过这几年的拍摄,感觉到领导人政治革命家的风度,一举一动非常有份量,使人看了很受感动,很亲切。他去天坛种树,拿着铁锹就箭步往前走,我拍的第一张照片叫“小平同志紧握铁锹大步向前”,第二张是他在浇水,我给它起一个名字叫“浇灌松柏,培育栋材”第三张浇完水,培育完土以后叫“搓净泥土,展望未来”。
主持人:每一张都有一个很好的故事。
徐建中:我就琢磨拍一个主题,但是主要的任务是拍他种树,但是他有很多细节我就多拍了一些,“搓净泥土,展望未来”当然你可以有各种想象,寓意很多了,当时改革开放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搓净泥土”就是排除干扰。种完树、浇完水以后,他家人走过来,叫“余兴未尽,漫步天坛”,我是等他走到两大塔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