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即作出抉择。因为,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围追的敌军就会赶来。
何长工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会开了一整夜,争论得激烈。余洒度等人坚持打长沙,他认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毛泽东同志不同意,他坚决反对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在农村中发动农民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保存发展革命力量。他分析了形势后说,情况变了,我们的计划也要变,不变就要吃亏。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罗霄山脉北段靠大江,又有武汉三镇和南洵铁路,南段敌人调动也比较方便,都不好。中段,是两省结合部分,两省军阀有矛盾,各保其实力,我们有回旋余地。当时有些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觉得革命革命,革到山上做山大王去了,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服大家,他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真理。卢德铭同志坚决拥护毛委员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的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数同志都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个别人如余洒度坚持错误主张”。
最后,总指挥卢德铭提议举手表决,并率先举手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向萍乡撤退再向湘南转移的主张。于是,在多数人的赞同下,通过了“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的前敌委员会决议。
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操场。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对指战员们说:我们这次暴动,是向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讨还血债!是要继续我们的工农革命!我们拿起了武器,公开亮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眼下,我们虽然打了几个败仗,受到了一点挫折,但这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我们的力量现在还很弱,大城市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毛泽东的一席话,给官兵们以鼓舞,增添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随后,部队离开文家市,按照前敌委员会的决议,朝萍乡方向实施退却。
随队而行的毛泽东,心情并未因前委会采纳了他的提议、部队正实施退却而感觉轻松。他深知停止进攻长沙、率队退却,并不符合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指示。余洒度是军事指挥员,应该清楚以千人之弱旅去攻打大城市,无异以卵击石,而他之所以在前委会议上一味坚持要继续进攻,并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就是因为这符合中央和湖南省委对秋收起义的要求,也迎合了部分同志急于对国民党反动派复仇、尽快夺取革命胜利的心态。
毛泽东记起了“八七会议”后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中的一段话:“既然决定暴动,便决不可以中途抛弃这一种计划,一定要引导暴动到底,应当坚决的绝不回头的勇猛的行动,永远要由自己方面发动,而立刻采取进攻的形势。应当记着:在紧急关头采取防御的战略和动摇犹豫的态度,必然陷暴动于败亡”。
显然,现在停止进攻长沙,退往萍乡,是改变了暴动的计划。但这是不是说自己动摇、犹豫呢?到底是继续进攻会陷暴动于败亡,还是及时退却会陷暴动于败亡?毛泽东努力清理着自己的思绪,他坚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放弃攻打长沙,退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是保持革命力量唯一可行的途径。
文家市会师后的转兵成了秋收起义的一个重大转折。会师之前,部队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