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主张一开始并没有为中央所接受,但他和湖南省委仍然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明确的暴动纲领。毛泽东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曾回忆说:“我在那里的纲领,要求下列五点:(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关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没收大地主以及中、小地主的土地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力量;(五)组织工农兵苏维埃。”
按照这一纲领,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并确定毛泽东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直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的工人补习学校召开军事会议,组织了起义的指挥机关;组建了起义的基本队伍;明确了兵分三路,进击长沙,最后会攻长沙的行动方案。
与此前的国民革命军相区别,参加起义的三部分武装力量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打出了印着镰刀斧头图案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的红旗。身着灰色军装的官兵,个个扎上了红领带。他们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帜。
这是新的队伍,新的斗争,为此,毛泽东兴奋不已,当起义爆发之后,他不由得填词抒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转兵――在起义连连受挫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决策,实行退却和转兵
中共湖南省委对发动秋收暴动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暴动的目标很明确:“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为此,首先要夺取省会长沙。
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向各地党组织及暴动队伍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要求“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本月十六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设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但起义却未能完全按照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预定设想发展。
战斗力最强的一团因临时收编的邱国轩部阵前倒戈而严重受挫,连平江长寿街这样一个小镇都未能攻下;三团一鼓作气拿下了浏阳的白沙镇和东门市,却在强敌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二团先后趁虚攻占了醴陵、浏阳两座县城,却在浏阳县城内被反攻的敌军冲得七零八落。在这种情形之下,还能继续进攻,还能攻打长沙吗?
显然,继续进攻必然会陷起义于彻底失败,尚存的这点革命力量也将损失殆尽!随三团行动的毛泽东当机立断,下达了停止进攻长沙,到浏阳县文家市会合的命令。
于是,原计划攻入长沙城会师的3个团,不得不在文家市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会师。
这不能说是胜利的会师。没有兴奋,没有欢呼,只有暂时松一口气的感觉。
此时,集中到文家市的队伍只有1500人,与10天前起义时的5000人相比,是大大的减少了。然而,在失利之后保存和集中起来的这一批有生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对中国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在若干年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
当晚,在文家市的里仁学校,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决定这支队伍命运的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议在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内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等几位前委成员之外,还有一团代理团长陈浩、三团团部总支书记彭商人等师团主要负责人,何长工、杨立三等作为工作人员也列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大家就围绕起义10天来的战斗情况,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在讨论下一步“全军进军的方向”这一中心议题时,则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起义的旗帜既已竖起,战斗又已经打到了这种状况,下一步部队往哪里去?如何行动?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继续执行夺取长沙的命令,去攻打大城市?还是后退,转战湘南?都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