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研究生王铁权,因该专业仅他一人,所以压力来自“如果学不好,对不起人民培养。”他对人民的报答是培育出12个新马种。
苏联老师提问惯例,先叫本国学生,如果回答不出,再叫外国学生,再回答不出,便点名中国人。待得到满意回答后便训斥卡壳者“看人家中国人”……如果中国人卡壳,他则这样说“看来我讲的不好,现在再讲一遍。”
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保密科,保密书《弹道设计学》一般不外借,而图书管理员主动借给了来自中国的万尼亚。理由是“他是优秀的中国人,这本书会使他的设计更优秀。”万尼亚即王永志。
童丽珠回国时,其笔记因被苏联同学借光而无一本带回。跟中国同学借笔记,成各校一些苏联同学的惯性依赖。
15年,驻苏使馆满意学子“自觉、自尊、自强”的学习态度。列宁格勒市委宣传部部长称赞“中国学生太棒了,我们很多姑娘都爱上了中国小伙子。”“小米筛子加细箩”的选拔注定了留苏群体的优秀。“中国人=优秀”,留苏学子给苏联教师留下这一普遍印象。
优秀动因,按徐静的话说,“为祖国而学,为国家吃苦,就这么简单。”
于隶群认为留苏群体的优秀还表现在回国之后直面中苏交恶、三年自然灾害、文革风暴。陈祖涛被打成苏修特务,遭受毒打,钱凌白从事的核潜艇下马,他组装的矿石收音机被视为与克格勃联系的收发报机,他被隔离审查。多少人无事可做……物质的匮乏、事业的中断、待遇的不公、
精神的痛苦、报国之志遭遇的挫败并未使他们沉沦,而仍执着等待“世界是我们的”一天。留苏学子生于上世纪30年代,真正“大干一场”的时间仅15年左右。待进入90年代,各领域勃兴之时,他们已近黄昏。而恰在这十几年中,产生了200多位院士,200多位正副部长,100多位将军,人人拥有高级职称。于隶群特别提及从事军工研发工作者的舍生取义。他们终老深山、大漠之地,献青春献子孙还献身体,如多人受辐射身患绝症。
影响
教授的表情令她发誓
“跟他们一样,永远考五分”
11月11日,欧美同学会组织留苏学子代表座谈毛泽东讲话发表50周年。会上,人手一本《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王英辉。王英辉在会上讲述了她与该书的缘分。
1988年,王英辉作为中苏解冻后国家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苏联基辅工学院学习。求学初期,“没有使命感”的王英辉有过迷茫彷徨。某日,学校为新生安排了一次校史参观。王英辉目光凝固在“1961年某专业中国毕业生合影”的老照片上,同胞身穿统一样式的西装,青春逼人。他们如何度过留苏岁月,是否与我有着同样的不适?王英辉初萌探知欲望。
第一年高等数学考试,王英辉得4分。教数学的亚列姆丘克教授痛心地问:“我的孩子,你怎么啦?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你知道吗,三十年前,你的学长们永远坐在教室第一排,永远考五分,×××、×××……”教授念叨同胞名字时的表情令王英辉发誓“跟他们一样,永远考五分”。六年后,王英辉以全优成绩毕业。两年半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98年,王英辉回国后加入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与五六十年代学长接触日久,王英辉愈发读懂教授怀念的眼神,理解了留苏时路遇陌生人激动的拥抱,“终于又碰见中国人了,我父亲曾教过中国人,他们太优秀了。”
“他们是有魅力的”,王英辉形容教授惦念的群体:“茶一般的魅力”。茶一般的魅力促王英辉细品其暗香与醇厚。两年采访,七十余位学长的追忆,王英辉以三个特质概括留苏群体:规模上空前绝后;品质上志存高远、思无邪、纯粹、谦虚诚实、为人朴实、做事严谨、埋头苦干;气质上,本色本分、低调内敛、执着重诺、一根筋。他们给王英辉留下的记忆之一,皆能用中文或
|